Workflow
未知机构:外骨骼机器人深度汇报0505开源证券-20250507
2025-05-07 10:45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外骨骼机器人行业 - 公司:开源证券、华裔科技、红杉科技、镇江、探路者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产业前景广阔:外骨骼机器人迈向成熟化,虽目前在军工和医疗康复领域应用,但成本高昂限制普通消费者接触;随着电机、减速器成本下降和AI技术发展,智能化提升且成本降低,更接近商业化;预计2030年全球外骨骼市场达150亿美元,2025年可能是需求爆发关键时间点[1][2][4] 2. 商业模式特点:呈现场景分化,从军事应用扩展至医疗康复、工业和消费领域;需技术支撑,涉及生物技术、AI、数据处理和硬件能力,具备生态协同效应[4][20] 3. 技术壁垒较高:有源外骨骼技术壁垒高于无缘外骨骼,关键技术难点包括结构设计、绑带设计、电源续航、步态检测及人机协同,其中步态检测和人机协同是核心壁垒[5][22] 4. 市场现状与潜力:目前有源外骨骼价格高,全球生产厂商少,市场渗透率极低,2024年全球工业外骨骼销量1.6万套,中国仅2000套;无缘外骨骼价格相对便宜,依赖传统机械结构助力[3][4][20] 5. 应用场景广泛:包括康复医疗、军工、工业和民用领域,能解决各场景痛点问题,如提升士兵徒步速度和负重能力、辅助康复行走、提高工业工作效率、用于徒步爬山等[6][24] 6. 产品分类多样:按关节分为单关节和多关节;按是否有外部电源分为有源和无源两类[23] 7. 未来发展方向:有源外骨骼聚焦AI融合、能源突破和柔量化驱动;工作原理基于感知、处理、驱动和反馈的闭环系统,AI大模型和能源管理是核心竞争力[11][2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无源外骨骼特点:用于低端场景,通过弹簧或轻量化设计提供助力,技术壁垒不高,盈利能力有限;利用人体运动中被动消耗的能量,结构简单,适用于景区或家庭徒步等常规场景[9] 2. 有源外骨骼设计挑战:在工业制造场景,机械结构设计需遵循仿生学并满足个性化需求;国内绑带设计研究少,存在绑带过紧或松动问题[12] 3. 传感系统应用:在外骨骼设备中起关键作用,通过捕捉人体动作和感知预测用户下一步动作,包括关节角度传感器、步态传感器、力矩传感器和IMU等,关节角度传感器应用广泛,IMU应用尚处中低端阶段[14][33] 4. 控制系统关键技术:是外骨骼的核心技术壁垒,通过位移测量、补偿模型计算后由控制器控制电机和驱动器,实现对关节角度、位置和速度的精确控制[34] 5. 能源系统设计要素:需兼顾能量密度、轻量化、安全性和续航需求,在军用场景续航能力和补能策略至关重要,部分外骨骼机器人使用特斯拉锂电池作为能源供给[15][35] 6. 产业链情况:上游包括传感器、计算机、减速器等组件供应商,如华裔科技、红杉科技等;中游涉及应用场景和核心数据标记;终端产品制造商有镇江和探路者;风险包括产品开发不及预期和盈利预期下降[18][40] 7. 人机协同关键:人机协同行走策略关键是确保外骨骼伴随人体运动时,人机之间的作用力最小化,计算错误会对使用者造成危害或增加运动负担[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