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医药、医疗研发外包(CXO)、体外诊断(IVD)、生物制品、医疗设备、创新药、医院服务、医药流通、血制品、高值耗材、低值耗材、诊断服务、化学制剂 - 公司:药明康德、凯莱英、新产业、迈瑞、联影、奥华、开立、普瑞思、百济神州、传奇生物、康方生物、科伦博泰、国际医学、光正、爱尔眼科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2025年一季度行业业绩表现 - 约80%公司发布业绩报告,增速为正的行业有医药(同比增长12%,受益海外业务驱动)、医疗研发外包、其他生物制品(得益于创新药公司新产品上市)、医院(增长6.7%,眼科、口腔及全科医疗服务表现良好)、医疗耗材(增长1.8%),部分行业增速接近零,总体营收有压力[1][3] 2. 公募基金持仓情况 - CXO和IVD是市场关注度高的细分行业,CXO板块药明康德、凯莱英等业绩受海外业务驱动,产能利用率高,国内新签订单改善但整体业绩不如海外;IVD板块与医院运营和政策密切相关[4] - 2025年一季度全行业基金前十大重仓中生物医药占比9.2%,市值占比6.2%,超配3%;剔除医药基金后配置比例4.5%,低配1.8%;创新药持仓比例44%,其他生物制品占12%,两者合计55%;CXO领域持仓比例22%,较2021年第3季59%减少;医疗设备持仓仅剩4%,若下半年业绩恢复有望增配[18][19] - 医院板块曾经最高配置接近18%,现在仅剩1%,2025年一季末行业增速良好,但未来可持续性待观察[20] 3. 各行业具体情况 - CXO行业 - 2025年一季度海外业务主导增长,国内新签订单改善但整体业绩不理想,头部公司稳定性强,中小型企业表现相对弱势;下半年可能维持上半年良好态势,若海外需求加速,头部公司将向好,但行业全面复苏需回到2021年高需求环境[1][5][6] - 海外订单客户主要是大型MBC客户,需求改善明显;国内明星Biotech公司需求稳定,但普通大众类企业表现不佳,BioTech公司询单改善但未落实到实际订单[24] - 行业价格在2024年上半年触底,目前稳定,当前业绩下滑周期反映之前签订合同执行情况[25] - IVD行业 - 2025年一季度整体负增长,试剂消耗量同比下降,化学发光领域因进口替代逻辑表现较好,新产业受益,迈瑞受成熟业务影响表现较差,检测量双位数负增长[1][9] - 国内政策如DRG2.0、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导致检测价格下降、渠道获利空间压缩,影响终端检测量,进口替代逻辑或为头部公司贡献增量[1][10] - 医疗设备行业 - 2025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4%,终端市场有所改善,受渠道库存影响;预计下半年业绩好于上半年;代表公司业绩表现各异,医院采购需求预计2025年恢复增长,增幅10% - 20%;经销商库存从2023年底开始清理,部分厂商24Q4和25Q1业绩不佳,预计25Q2 - 25Q3恢复[14] - 招投标情况显示市场恢复迹象,24年前三季度中标金额同比增速显著下降,第四季度开始恢复,25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超60%,且每月加速,三级医院采购量增加[16] - 国际市场对中国医疗设备公司增长贡献显著,24年度联影海外业务增长35%,迈瑞21%,奥华43%,新产业28%;25年第一季度新产业海外业务增长27%,迈瑞约四五个百分点[17] - 创新药行业 - 国内订单情况分化,中大型药企需求提升,Biotech公司需求集中在询单阶段,未转化为实际订单,优质客户多的公司订单增长明显,如普瑞思一季度询单增长30%,订单增长20%[22] - 港股创新药行业过去两年增速30% - 35%,预计2024年和2025年继续保持至少30%增长,业绩与国内市场商业化、临床数据、海外业务发展及合作伙伴临床进展密切相关[28] - 创新药占比55%接近历史高位,但仍有空间,若国内创新药出现积极临床数据或医保政策落地,全行业基金可能增加配置[29] - 国内创新药公司大多跟随美国市场,成药确定性较高,中国市场大;整体板块美国商业化确定性高,公司估值按峰值销售额4 - 5倍计算,国内为3 - 3.5倍,目前国内很多公司未泡沫化,2025年关键临床数据及医保政策落地将强化行业逻辑,当前估值合理[30] - 医院板块 - 2025年一季度行业增速良好,但未来可持续性待观察,值得重点关注[20] - 板块存在分化,眼科一季度表现较好与征兵政策变化有关,第二季度能否持续需观察;国际医学等严肃医疗表现与当地医保情况密切相关,如国际医学在西安受当地医保压力影响,第一季度下降15%,眼科光正有4%增长,爱尔眼科有15%增长,全年情况待观察[30] - 一季度眼科白内障收入整体下滑,因DRG支付费用下调,医生手术积极性降低,短期内难以恢复,需观察政策调整效果[31] 4. 未来展望 - 2025年下半年研发外包、生物制品和化学制剂有望逐步改善,设备领域表观数据预计改善[13] - 创新药及相关CXO领域、医疗设备以及医院板块值得关注,可能吸引全行业基金增加配置[2][2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严肃医疗板块2024年和2025年增速整体平稳,一季度医药流通未见明显增长,血制品增速仅2%,高值耗材和低值耗材因集采因素扰动不同,低值耗材反映外资代工情况,诊断服务因外包及高端产品占比降低有偏差[11][12] - 医疗器械行业招投标活动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恢复,联影与招投标同步性强,迈瑞和奥林巴斯等公司仍在清理渠道库存,今年第一季度表现不佳,第二季度预计仍有压力,第三季度有望实现一定程度增长,但不应期望过高增幅[26]
医药一季报和基金持仓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2025-05-08 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