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关税冲击影响跟踪:科技与制造
2025-05-14 23:1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科技与制造、通信、电子、半导体、机械、电信、电力设备、储能、光伏 - 公司:新易盛、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立讯精密、歌尔股份、怡安科技、捷邦科技、三一重工、徐工集团、巨星科技、浙江鼎力、恒立液压、新剑传动、金邦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中美贸易情况 - 中国对美国出口占比下降,2024 年降至 14.7%,但出口绝对额略有增长,2024 年比 2018 年增长 4.9%[1][2] - 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占比持续下降,2024 年下降 3.4%,绝对额相比 2018 年下降 18.5%,墨西哥取代中国成为美国最大进口国,但存在转口贸易[1][4] - 日内瓦新关税协定为中美贸易提供 90 天缓冲期,缓解暴力脱钩压力,减少库存损失[1][5] 2. 美国经济与美联储政策 - 美国经济面临供应链断裂、总需求趋弱、通胀与衰退预期等压力,短期内巨量国债到期是挑战,若关税问题持续到 6 月末,可能超 6 万亿美元债务到期[1][6] - 美联储可能在 6 月会议采取鸽派表述,不排除降息应对挑战,需权衡发债成本及经济衰退风险[1][8] - 2025 年美联储面临关税对美债行为的制约,短期关税影响美债市场表现[1][9] 3. 资产市场表现 - 美元在特朗普时期有弱预期政策取向,中期选举前可能维持弱势,黄金价格短期受关税缓和压制,长期因地缘政治等因素支撑中枢上移[1][10] - 中美贸易关系缓和短期催化美股反弹,但美股仍处下行周期[1][11] 4. 各行业影响及投资建议 - A股市场:关注核心安全资产(交运、金融等)、科技创新自主可控领域(计算机、电子通信等)及大消费主题[1][13] - 人工智能产业链:关税使硬件跨境成本提升,但产业链韧性凸显,AI 摩尔定律使应用成本降低,DPCR Two 攀升推动效率提升,企业将硬件开发投入转化为订阅化投入,国产算力渗透率持续提升,信创国产化趋势不可逆转[1][14][16] - 通信行业:关税情况好转对出口链边际改善明显,自主可控、高质量国产化是中长期投资主线,光模块、光通信及与 AI 强相关的运营商是配置方向,如新易盛,预计 2025 年净利润 60 - 65 亿元,2026 年光模块需求增长至少 30%;6G 时代运营商估值应偏向科技属性和成长性[1][20][22] - 电子板块:短期估值逐步修复,中国消费电子厂商依赖美国市场,关税暂缓是果链公司布局窗口期,推荐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25][28] - 半导体产业:短期关税暂缓利于产业链重塑,长期有不确定性,国产替代逻辑仍在,需跟踪海外厂商影响[26] - 机械行业:机械设备上市公司直接对美出口比例小,但受下游资本开支影响;工程机械企业产能全球布局,对美加征关税影响有限;手动工具等企业通过产能出海等应对关税;关注应用场景落地企业和设备更新方向[29][30][35] - 电信行业:关税调整对美出口量大的子领域影响大,储能和锂电池受益程度高,光伏关注东南亚转口贸易及美国本土产能建设企业[36][37] - 电力设备:变压器环节对美出口敞口高,中国变压器企业受关税冲击风险基本释放,全球产能布局企业受益[38] - 储能市场:美国是全球第二大储能市场,关税改善将推动市场发展,对美储能相关公司前景看好[3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全球疫情期间,欧美补贴使 2021 年和 2022 年中国对美出口创下历史新高[2] - 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主要集中在机械和交运设备、杂项制成品及材料分类制成品[12] - 港股市场可选消费、材料及信息技术等板块有望因中美贸易关系缓和得到修复[12] - 美国以芬太尼问题为由自 2025 年 2 月加征 10%关税,中美关税不断累加[14] - 2024 年以来,大模型推理端 token 价格平均下降 40%,国内相关大模型价格降幅更大[16] - 中国消费电子厂商通过转口贸易进入美国市场的产品占比至少 35%[25] - 美国对中国 AI 芯片出口限制涉及英伟达等高端芯片,对中国 AI 发展有显著压制作用[27] - 工程机械内需逐步复苏,2025 年挖掘机内需增速约 20%,出口增速维持在 15% - 20%[30] -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产量和出货量有限,中国供应链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可降低成本[33][34] - 2025 年 Q1 中国锂电池对美出口金额达 31 亿美元,占比 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