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弘则•策略中美关税协议落地对出口贸易影响
2025-05-19 23:2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出口贸易、跨境电商、实体企业(包含电动工具、割草机、消费电子、纺织等细分行业)、物流行业 公司:未明确提及具体公司名称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关税政策影响 - 物流价格上涨:新关税政策使物流价格上涨,一个集装箱运费涨至 6,000 美元,较前期增加 1,000 - 1,500 美元,预计 5、6 月出货高峰时可能涨至 8,000 美元[1][6][13] - 企业发货情况:实体企业恢复对美发货,优先处理前期订单,圣诞订单加紧排产,预计 6 月出现出口高峰;企业对 90 天暂缓期后的关税谈判持乐观态度,操作谨慎[1][5] - 行业产能转移:部分行业如电动工具和割草机已向东南亚转移产能,节奏未受短期变动影响;消费电子企业 70%产能依赖中国,未在东南亚建厂的企业倾向选择离美更近地区或美国本土建厂[1][7][9] - 不同行业应对策略:纺织企业选择在美国工厂组装规避关税;其他行业通过在第三国布局供应链、开拓非美市场降低成本和减少依赖[3][11] 各地区贸易发展情况 - 跨境电商:在俄罗斯、墨西哥和中东等非美航线发展迅速,俄罗斯轻工业产品增量大,墨西哥作为美国通道火热,中东地区布局加大,东南亚因国内供应链布局呈现增长态势[1][3][4] - 中美航线:逐步恢复,运价预计上涨,船运公司将加大投入,预计 5、6 月迎来出货高峰[3][12][13] 贸易模式及成本承担 - 贸易模式占比:传统 B2B 贸易中 FOB 模式占 80%以上,电商领域 FOB 也是主流[2][37][38] - 关税成本承担:传统贸易中关税成本主要由收货商承担;跨境电商与客户分担关税成本,自营跨境电商可通过涨价转嫁成本[2][5][1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货物发货情况:传统贸易货物积极备货和出货,预计一个月左右消化堆积货物,主要是低价值货物;电商发货量有所下降但未停止,采用海外仓模式增速较高[2] - 东南亚产能转移:部分行业产能转移节奏不变,已建工厂加快排产,利用东南亚对欧洲零关税优势[7][8] - 消费电子供应链:企业在东南亚有成熟供应链,但 70%产能依赖中国[9] - 转口贸易:面临诸多挑战,实际操作少见,中国对东南亚出口增加主要因产业布局而非转口贸易[27][28] - 企业经营策略:有前瞻性的企业提前布局,如拓展东南亚市场、生产移至其他地区或通过墨西哥转口至美国[42] - 不同市场潜力:宁波市外贸最大增量来自俄罗斯,通过墨西哥通道进入美国的贸易增加,东南亚增长主要因转口贸易[44] - 企业毛利率:中国企业当前毛利率约为 11% - 12%,自有品牌产品在美国销售毛利率可达 20% - 25%[60][61] - 海外仓情况:库存一般能支撑 1.5 - 2 个月销售周期,新关税政策对其影响不大[62][63] - 订单情况:5 月份订单有所恢复,预计 5 月底至 6 月圣诞节及年底用品订单迎来高峰[72][79] - 物流状况:当前物流紧张,运费上涨,仓位紧张,抢运潮可能持续一个半月到两个月[75] - 关税分担:目前关税和运费均由客户承担,90 天后加征 24%额外关税也由客户负责[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