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要涉及的行业 先进电池、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制药、商用无人机、第五代无线网络(5G)、聚变能、互联网平台、下一代网络、量子技术、半导体、合成生物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中美科技竞争整体情况 - 背景:中美科技竞争加剧,涉及经济、国家安全和全球影响力,双方在人工智能、半导体、先进制造等领域加大投入[7] - 核心目标:为政府提供技术竞争诊断,研究技术优先级,更新技术差距,预测未来技术发展及影响,提供政策与投资建议[7] - 主要发现:中国在基础设施(制造业、5G、电池技术)和生物制造与生物制药市场领先;美国在前沿科技(AI、量子计算、生物技术)领域领先;双方在技术优先次序上存在分歧;全球标准和战略依赖集中在半导体、6G、关键供应链控制方面[11] 2. 各技术领域情况 - 先进电池 - 竞争格局:中国主导电池生产,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和推动MSP追赶,电池设施数量从2019年的2个增加到2024年超34个,2023 - 2024年电池制造投资近430亿美元[13][17] - 发展动向:AI推动新型材料与电池化学突破,美国开发出新型固态电解质,但中国具备快速量产能力;公私合作模式加速电池研发[20] - 先进制造 - 竞争格局:中国制造业规模全球第一,占全球制造业产出35%,远超美国的12%,在电池、光伏等领域占主导,机器人部署领先;美国在生成式AI和智能制造软件方面领先,中国制造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提升空间[24] - 不确定因素与关注重点:关注中国是否主导机器人硬件市场、美国是否推进再工业化、中国贸易伙伴态度、人形机器人应用、美国文化政治态度、中国报复措施等[26] - 人工智能 - 竞争格局:美国AI生态系统领先,私人投资是中国的9倍,新增AI公司多,但专利和论文数量下滑;中国AI生态系统崛起,大模型开发者多,部分模型展现优势并推动实际应用[29][30] - 不确定因素与关注重点:关注中国利用开源AI突破硬件限制、美国克服AI数据中心能源瓶颈、新型模型训练范式、人工通用智能发展等[32] - 生物制药 - 竞争格局:美国在创新领域领先,依靠知识产权保护、高额科研投入和早期资本;中国加快自主创新,生物医药创新占比从4.1%增长至13.9%;中国在生产和供应链上占优,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扩大[33][34] - 不确定因素与关注重点:关注生物制造自动化、AI加速药物研发、本地化生物生产对竞争格局的影响,以及美国限制合作、中国报复措施等[35] - 商用无人机 - 竞争格局:中国在全球商用无人机市场领先,大疆占全球消费市场90%以上,整体市场份额接近70%,在美国市场份额接近80%;美国因安全忧虑采取措施,但仍依赖中国无人机[40] - 不确定因素与关注重点:关注市场准入限制、中国报复措施对供应链的影响,以及软件和AI成为竞争核心、台湾成为生产中心、集群无人机技术发展等[42] - 第五代无线网络(5G) - 竞争格局:中国在5G基础设施部署、网络覆盖与速度、企业全球竞争优势方面领先;美国无线光谱资源多,但频谱分配和管理问题导致部署受阻[45][46] - 不确定因素与关注重点:关注美国政府打破发展瓶颈、Open RAN成为突破口的可能性,以及AI赋能5G推动新商业应用、6G标准制定竞争等[47][50] - 聚变能 - 竞争格局:美国在前沿研究和投资上占优,2022年首次实现核聚变净能量增益;中国政府投入远超美国,构建完整研发基础设施[54] - 不确定因素与关注重点:关注美国新联邦计划弥合公私发展差距、中国供应链控制对美国的影响,以及AI加速聚变能源突破、核基础设施影响商业化进程、国际合作成为竞争关键因素等[57][61] - 互联网平台 - 竞争格局:美国互联网平台在市场资本化规模和全球用户覆盖率上领先;中国互联网平台迅速崛起,部分应用在国际市场受欢迎,AI初创企业在美国市场取得突破[64] - 不确定因素与关注重点:关注美国政策改变市场准入不平衡、TikTok未来影响,以及华为推动中国移动操作系统独立等[66][67] - 下一代网络 - 竞争格局:美国在低轨卫星部署和D2D技术上领先;中国LEO卫星布局起步,计划未来十年部署40,000颗[71] - 关注重点:关注太空碎片威胁与“Kessler效应”风险、低轨道承受卫星激增能力、中国加速争夺6G主导权等[72][75] - 量子技术 - 竞争格局:量子计算处于早期阶段,美国在量子创新上领先,中国投资力度大,在量子通信领域表现突出,学术研究上双方各有优势[78] - 关注重点:关注美国加强量子出口管制、量子软件与算法发展、逻辑比特竞赛等[79][82] - 半导体 - 竞争格局:美国占据领先地位,加强出口管制;中国投入资源研发替代方案,但受EUV技术限制;美国半导体供应链韧性增强,中美仍依赖台湾生产的AI芯片[86] - 不确定因素与关注重点:关注中国AI芯片软硬件国产化进展、美国对传统芯片政策、中国先进封装技术进展、逆向工程EUV技术、《芯片法案》未来、新型半导体技术规模化等[88] - 合成生物 - 竞争格局:中国在生物制造能力上占优,占全球70%发酵产能;美国创新领先,中国专利占优[91] - 关注重点:关注出口管制与进口限制影响供应链、AI加速合成生物学突破、中国在新兴生物技术市场竞争力、全球生物技术竞争加剧数据成为关键等[92][9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报告总策划为张赤东,翻译为申明蕊,日期为2025.3.25,可通过加V“shuinu9870”获取更多一手海外资讯和海外投行报告,加入知识星球“水木调研纪要”、关注公众号“水木Alpha”获取更多资料[3][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