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公司 Beam Therapeutics (BEAM)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公司进展与前景 - 公司多个碱基编辑组合已在临床阶段消除风险,平台、递送和制造能力也日趋成熟,有望注册并惠及患者 [2] - 公司采用不产生双链断裂的下一代CRISPR碱基编辑技术,在体外镰状细胞病B101和体内α - 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BEAM - 302项目上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数据,BEAM - 301糖原贮积病1A型也已给药首位患者 [3][4] - 公司资金充足,成功融资使现金可维持到2028年,有资源并行推进各项业务 [5] 2. FDA监管环境 - 新的FDA领导层虽会对某些药物开发持更严格态度,但对于能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疾病根源且患者选择有限的药物,他们同样兴奋并愿意与公司合作 [9][10] - 公司认为自身的CRISPR碱基编辑疗法能满足FDA的要求,不惧怕高审批门槛 [11] - 政府高层对治疗罕见病和解决疾病根源持积极态度,如秘书肯尼迪提及加快镰状细胞病基因疗法的报销审批 [12][13] 3. DNA编辑与RNA编辑对比 - DNA编辑不存在旁观者编辑的耐受性和毒性问题,且脱靶生物学研究已很成熟,随着CRISPR领域随访时间增加,长期副作用担忧会减少 [15][16][17] - DNA编辑能从根源上解决疾病,使基因产生正常mRNA和蛋白质,具有双重作用模式,且基因表达可正常调节;而RNA编辑需不断修复患病mRNA,存在动力学问题且有编辑上限 [19][20] - 公司认为DNA编辑更有效、更受青睐,且已公布该领域最强数据,患者参与试验热情高 [21][22] 4. 剂量与疗效 - RNA编辑需关注其是否达到活性上限,而DNA编辑无此担忧,可提高剂量 [26][27] - 公司在不同剂量下实现了α - 1水平的倍数增长,如15毫克时为1.6倍,90毫克时为1.9倍,60毫克时为2.8倍,期望75毫克剂量能使倍数达到3倍以上 [28] - 即使剂量提高,只要耐受性良好,公司就会继续推进 [29] 5. 安全性 - 公司使用的LNP与Verve的不同,虽来自同一供应商,但脂质不同,且公司有自己的配方、工艺、制造和质量控制,耐受性良好 [30][31] - 良好的安全性为公司后续项目提供了灵活性和低风险保障,相同原则可应用于未来项目 [32] 6. 监管与审批路径 - 公司认为自身治疗与传统增强疗法不同,应与FDA开启新对话,基于现有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阈值,有望获得加速审批 [37][38][39] - 公司已获得RMAT指定,可与FDA提前并频繁沟通,探索加速上市途径 [41][42][43] - 公司认为血清生化反应有一定说服力,但也会进行肝脏活检、支气管镜检查等,测量纤维化、炎症水平等指标,以获取更多数据 [47][48][49] - 未来6 - 12个月,公司将通过一系列会议与FDA沟通,确定下一步计划,可能会扩大当前1/2期试验规模 [55][56] 7. α - 1项目Part B - 项目分A、B两部分,A部分排除肝脏严重受累患者,以明确药物安全性;B部分将治疗肝脏受累患者,预计明年实现全患者群体治疗 [60][61][62] - 目前肺部患者高剂量下LFT升高证据极少,肝脏受累患者LFT等级较低,且临床前动物研究显示疗效无差异,公司对B部分有信心 [63] 8. 镰状细胞病项目 - 公司会密切关注Vertex产品的推出情况,但目前不打算放弃第一代产品,第一代产品对最严重患者是很好的选择 [66][68] - 公司正在投资下一代技术,包括体外和体内技术,首先会扩大市场,只有当它们与第一代产品同样有效时才会取代第一代 [6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在镰状细胞病B101项目上1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出与其他疗法相比的差异化特征,且目前招募进展迅速,正快速迈向潜在申报阶段 [3] - 公司α - 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BEAM - 302项目首次公布体内数据,达到了提高总α - 1水平的治疗阈值,纠正了疾病的基因突变 [4] - 公司糖原贮积病1A型BEAM - 301项目已给药首位患者 [4] - 公司认为FDA对RMAT指定的审批速度较快,显示出对项目的密切关注 [53] - 患者和研究人员对公司α - 1项目热情高涨,公司将增加部分队列的患者数量以积累更多经验 [57]
Beam Therapeutics (BEAM)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