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ADC(抗体药物偶联物)药物行业 - 公司:西雅图遗传学公司、第一三共公司、ImmunoMedics 公司、科伦药业、恒瑞、默克、Netlist、顺药、百丽、阿斯利康、白奥赛图、宜联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常用 ADC payload 类型及肿瘤敏感度 - 类型:常见分为微管抑制剂(如 MMAE)和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如 DM1),还有公司使用贝罗替康或伊立替康及其类似物[1][2] - 敏感度:拓扑异构酶 I 毒素对乳腺癌和卵巢癌敏感,对结直肠癌效果不明显;微管抑制剂在头颈鳞癌、食管鳞癌等实体瘤中表现良好,但个体差异大[1][2][3] ADC payload 安全性问题 -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易引发口腔黏膜炎,部分早期 ADC 药物出现间质性肺炎,可能与 IgG1 Fc 段与肺部巨噬细胞结合有关,但非所有同机制 ADC 都会出现[1][3] - 微管抑制剂:常见眼毒性、外周神经炎和胃肠道毒性,眼毒性因亲水性微管抑制剂易进入眼睛组织[1][5] 不同药物对比 - Topotecan 比 MMAE 受欢迎原因:耐受效果优于 MMAE,安全窗更大;耐药情况比 MMAE 罕见,多数 MMAE 类型化合物是 P - 糖蛋白泵底物,易耐药,而 Topotecan 多数不是[6][7] - MMAE 发展空间:未来在 ADC 领域发展空间有限,存在耐药和眼毒性问题[2][8] - 微管抑制剂与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微管抑制剂与 PD - 1 联用时表现出更好的协同作用[2][11] 各类 ADC 研发趋势及潜力 - 多毒素 ADC:研发主要为克服耐药问题,如顺药的 due payload 组合基于临床验证而非初始研发目的为解决耐药[13] - 双抗 ADC:结合两个靶点提供额外毒性窗口,但选择病人要求两个靶点都高表达;部分产品有显著效果,如百丽研发的 EGFR 单抗 ADC、阿斯利康研发的 EGFR 突变型以 c - Met 为驱动因素的产品[16] - 新一代 ADC 产品:恒瑞 1,811 通过优化疏水性和降低大值,在 8,201 框架上寻求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平衡,但具体效果需临床验证[2][19] 其他要点 - Linker 作用:影响 ADC 大分子理化性质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决定药物释放机制和释放速度[22] - 配置对安全窗影响:配置是决定 ADC 产品安全窗的重要因素,若不如现有标准,新产品需显著优于才能获竞争优势;未来某些小分子克服新机制可能展现额外潜力[2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判断中国 ADC 公司产品方法:临床数据出来前,可评估 LD 解决的问题、公司技术平台及其宣称的优化措施,但最终依赖临床数据[20] - 宜联技术平台评价:虽 B7H3 ADC 产品不良反应率高,有血液毒性,但血液学毒性相对易管理;DL3 ADC 在小细胞肺癌上效果好,评价需综合多因素,横向比较多个项目数据[24][26]
弘则研究 :ADC不同payload特征及安全性
2025-05-27 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