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4产业链跟踪:头部Robotaxi公司近况跟踪
2025-05-29 23:2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自动驾驶、Robotaxi - 公司: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滴滴、Uber、AutoX、百度、上汽集团、特斯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各地自动驾驶政策与运营情况 - 武汉:政策最领先,率先推出全无人商业化收费,虽受中央关注后调整,但默许增加车辆投放和扩大区域覆盖,人车比已达 1:5,年底目标 1:10,计划将车辆从 800 台增至 3000 台,当地车辆日均收入约 300 元但未实现毛利转正 [1][7][8][27][28] - 北京:推进车路云一体化,计划改造四环到六环路网,2026 年下半年实现 3000 平方公里覆盖,目前商业化牌照仅 20 个,放宽牌照发放可能性不大,众多知名企业在此运营 [1][10][11][12] - 上海:计划 2025 年八九月份成立智驾集团统筹全市自动驾驶工作,浦东开放 32.6 公里路网全无人商业化收费但运营频率低,项目预计投资 200 亿用于车路云系统建设 [1][13][14][18] - 深圳:已开放南山等区域无人驾驶运营,有望首个发放 L4 级别 Robotaxi 铁牌照,政策领先但试运行未完全落地 [1][4][19][20] - 广州:对本土企业扶持大,但有地方保护限制,全无人商业化收费政策滞后 [3][4] - 重庆:全国首个实现全无人商业化收费,但主要在永川区,未全市开放,后被武汉超越 [6] 公司运营与成本情况 - 运营车辆:公司目前运营约 1500 台车,五代车约 360 台,六代车约 1140 台 [23] - 六代车成本:落地成本约 20 万元,裸车 12 - 13 万元,智能化部分约 7 万元,主要使用昆仑芯片 [1][24][26] - 车辆毛利:目前未转正,一天收入 300 元,总成本约 400 元,每天亏损 100 元左右,提高人车比和价格、降低人力成本可实现盈亏平衡 [27][28] - 下一代车型:2026 年 6 月计划推出 R77 车型,目标成本 12 万元,通过整车和传感器降本实现 [1][31] 行业竞争与发展前景 - 技术水平:小马智行领先约一年,Pony.ai 相当,文远知行稍逊,特斯拉技术路线不同且差距大 [36] - 市场格局:Robotaxi 市场未来潜力巨大,大型平台型企业将占主导,滴滴和 Uber 等互联网企业有潜力,百度萝卜快跑不会成重资产公司 [2][38] - 发展前景:未来五到十年前景广阔,中国移动出行渗透率低,Robotaxi 连接人与服务市场规模大 [43] 行业拐点与风险 - 行业拐点:预计 2025 年底或 2026 年初是行业拐点,观察武汉运营转正和深圳发放 L4 铁牌情况 [2][45] - 风险点:需关注安全事故风险,首例自动驾驶车辆致人死亡事件将影响整个行业 [50]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研发成本分摊:自动驾驶领域研发成本分摊复杂,远期按 30 万台车分摊 2000 多名研发人员成本 [30] - 软件费用:每辆车需支付 2 万元软件 license fee,未来可能财务处理使 RR RTT 项目无需支付 [35] - 临时牌照影响:Robotaxi 使用地方临时测试牌照,有效期不超 6 个月,影响运营效率 [46] - 中央法规:中央层面短期内难出台统一法规,主要依赖地方条例,30 多个城市正进行立法工作 [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