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美共振,模块化是否是裂变小堆聚变的产业趋势?
2025-05-29 23:2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核电行业,包括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大型核电站、裂变能、聚变能等细分领域 - 公司:微软、亚马逊、谷歌、OpenAI、Kilowatt、Oklo、泰拉能源、General Fusion、TAE Technologies、Helion Energy、Paladin Energy、Fast Energy、LeadCold、哈锅、上锅、东锅、中能控股、上海电器、中核集团、中核二三公司、中核五公司、广宇、广化、斗山重工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优势 - 定义:电功率在300兆瓦以下的反应堆,国际原子能机构定义为小堆[2] - 特点:体积小、建造速度快、建设成本低、灵活性高,可根据特定需求调整[2] - 优势:能源安全性高,减少对大型电网依赖;清洁性好,对抗气候变暖;大部分工件工厂预制,便于运输;满足特定区域和用户能源需求;技术逐渐成熟,选择可能性增加[4] 2. 美国小型核能发展现状 - 发展迅猛:传统资本集中在裂变能领域,也有聚变能公司发展[5] - 科技公司布局:微软、亚马逊、谷歌、OpenAI等科技巨头纷纷布局裂变和聚变领域,对Kilowatt、Oklo、泰拉能源等公司进行投资[1][5][6] - 发展瓶颈:审批环节是主要瓶颈,美国核管会出于审慎性考虑常驳回申请,导致缺乏初始实验[1][6] - 特朗普行政令影响:有望推动核能发展,加速实验堆和原型堆建设[1][6] 3. 中国小型反应堆发展情况 - 发展迅猛:玲珑一号预计2026年并网发电,工程能力和压水堆应用优于美国,仅次于俄罗斯[1][7] - 企业研发:中核广核和国电投等企业研发铅铋堆、高温气冷堆、熔岩堆等[1][8] - 供应链:基本遵循国家HALF206体系,设备主要由国企参与,与大型核电站供应商类似[8] - 国际市场:中国设备已逐渐出口,但短期内进入美国供应商体系仍有困难,长期进入国际市场有可能[1][8] 4. 模块化制造趋势 - 是未来核电建设趋势:可加快项目完工进度,保障施工质量,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3][9] - 开顶法优势:将工期从60个月缩短到56 - 58个月,提升安全性[3][9] - 对建设工期和经济性影响:提高固有安全性,快速批量生产,减少运输压力,提升经济性,缩短建造周期[11] - 对未来设备厂商影响:优势明显,预计未来聚变也将逐渐应用模块化技术[11][13] 5. 环流三号托卡马克装置进展 - 数值突破:最新计算数值达到3×10^28次方,接近聚变临界,更接近于突破q值大于10[12] - 研究方向:合肥BEST和EAST以及环流三号各自追求不同方向,为突破目标迈进[12] 6. 核电行业相关情况 - 建筑和安装任务承担公司:主要由中核集团旗下子公司承担,中核二三公司负责约76%的国内所有型号的核岛安装,其余24%由中核五公司完成[10] - 证照壁垒和市场空间:证照壁垒是首要考虑因素,市场空间巨大,裂变和聚变领域部分可实现模块化[13] - 斗山重工竞争力:在核电建造和制造方面具有显著竞争力,在美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14] - 欧洲和中东地区核电项目:欧洲重新启动核电建设,新增项目需时间推进;中东地区俄罗斯和美国激烈竞争,中国希望参与[15] - 核能企业壁垒和股东赋能:主要壁垒是相关证照,股东赋能能提升子公司业务价值量[16] - 美国新行政令影响:推动新一轮强劲核电行情,国内裂变与聚变技术产生共振效应,建议关注相关公司和细分赛道标的[18]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国家能源局2025年5月21日发布《核电工程定额管理暂行办法》,推动大型核电站模块化建造,规范和优化工程定额管理[9] - 加拿大、南非的一些矿场,以及瑞典LeadCold公司和加拿大一些矿业公司在研发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4] - 聚变领域目前沿用有经验供应商进行相关研究,预计未来逐渐应用模块化技术[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