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 生猪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行业现状 - 今年春节后猪价坚挺,前五月盈利优于去年同期,原因是冻品库存低、春节后有库存积压、官方及第三方数据高估去年基础产能和新生指数数量[1][2] - 上市公司整体负债从高峰4500多亿降至3000多亿,但负债率仍较高[1] - 散养户从90年代中期以来呈退出趋势,不受短期刺激影响,能繁母猪集中度快速提高[3][9] - 全国生猪养殖行业效率有提升但幅度有限,规模以上企业效率提升有限,上市公司母猪年均产仔数无显著提高[12] - 自2021年以来,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快速发展,大量散养户退出,北方散户转向单独放养或代养模式,南方主要是公司加农户模式[13] 价格走势 - 下半年生猪供给或高于去年,但增幅预计小于10%,低于期货市场悲观预期,目前价格14.5元/公斤,去年下半年均价18元/公斤,降幅近20%,按期货13.5元/公斤均价,降幅超20%过于悲观[1][4] 政策调控 - 多部门联合调控生猪产能,旨在提振价格,修复行业盈利,降低负债风险[1] - 若有效执行降重政策至125斤,将提升养殖效益,减少3400万头出栏量,低端企业已响应,下半年价格预期或更乐观,但需观察执行情况[1][6] - 春节后人民银行多次公开提到要提升价格水平,因猪肉在CPI中权重约3%,希望猪肉价格同比回升或减少同比降幅,以减轻对CPI的拖累[7][8] 行业影响因素 - 当前低利率和信贷宽松环境为行业提供融资便利,但货币政策转向将带来高债务风险[1][6] - 二次育肥对市场影响较小,目前规模不及前两年,在下半年腌腊制品或春节期间对大猪需求有一定补充作用[15] - 冻肉库存目前估算约100万吨甚至更低,为历史同期偏低水平,非洲猪瘟疫情前冻肉消费占比约5%,疫情后达20%,全年约1000万吨[16] 企业与产业发展 - 部分集团企业春节后主动调节产能,但整体产能仍在下降,大部分集团企业还在增加产能[6] - 养殖企业自建屠宰场可规避交叉传播风险、实现肉食品溯源,国家政策引导大型养殖企业自建屠宰场[24][25] - 中国生猪规模化进程未结束,未来5到7年是快速规模化过程,若未爆发重大风险且实现稳定结构,行业将持续稳定,否则可能引发较大波动[27][2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今年北方春节后疫情较复杂,五月气温升高后基本稳定,南方情况比往年严重但未达特别严重水平[19] - 养殖企业成本差异逐渐变小,部分企业为应对风险投入资源形成长期成本,重资产自养企业摊销激进影响账面利润,代养模式需持续支付摊销成本[20][21] - 公司加农户让农户代养母猪的模式能整合优质养殖户形成效率优势[22] - 根据新生子猪数据,下半年猪价不乐观,但头部企业权重提升带来的数量增加可能只有5% - 6%,去年下半年有两三百万吨冻品出库,今年基本没有,实际供给量同比增幅很小[23] - 中国生猪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问题,非洲猪瘟期间建设大量产区屠宰场致全国产能过剩,中小型屠宰厂为生存运营给集团企业造成财务压力,未来可能逐步退出市场[26]
生猪:又到布局时,一线专家怎么看
2025-06-02 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