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行业:创新药行业 公司:艾力斯、贝达药业、Vertex、百济神州、和黄、信达生物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创新药PS估值应重估:传统3 - 4倍PS估值未反映宏观环境变化,新模型需考虑净利润率提升、达峰速度加快、平台期延长及永续增长率转正等因素[1] - 净利润率显著提升:艾力斯等公司创新药净利润率超40%,伏美替尼单品超50%,较十年前提升超10%,源于规模效应、临床价值导向及国内支付体系成熟[1][4] - 创新药放量速度加快:肿瘤药进入医保时间从2017年的7.9年缩短至2024年的一年出头,进入医保目录后几个月内可进入医院销售目录,加速市场渗透[1][5] - 峰值平台期延长:监管机构控制供给端,优秀产品市场份额巩固,峰值平台期预计延长至4 - 5年[1][5] - 医保政策利好创新药:医保对仿制药“腾龙换鸟”,对创新药明显倾斜,叠加仿制药产能出清,创新药永续增长率有望达1% - 2%[1][5] - 中国创新药出海提速:今年一季度出海金额占全球50%,出海数量和金额快速增长,海外学术界认可度提升,增加出海概率[1][6] - 创新药企盈利能力增强:百济神州、和黄、信达生物等优质创新药企进入盈利周期,现金流改善,吸引海外投资者,市场景气度向上,估值体系面临重估[2][1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创新药估值计算方式:采用销售峰值乘以市销率(PS)再乘以成功概率(POS)的方式计算,行业内一般给予3倍左右PS,根据历史数据倒算得出[3] - 国内外宏观环境边际影响:国内医保结余压力不大且收入有边际反转,今年可能商保落地,医保支付端有边际反弹;中国创新药出海质量提升,地缘政治对国内创新药边际影响有限[6][7] - 中国企业海外商业化方式:大部分通过“借船出海”模式,将海外专利IP权益出售给美国企业推进临床或商业化,不涉及报关和关税[8] - 美国企业产能分配:药品商业化落地后,美国企业通常先在美国生产,若让中国企业代工,中国企业以成本价报关,占药品销售收入1% - 2%,对整体估值影响小[9] - 特朗普政府医药制裁影响:主要为降低药价,但海外扣率高,降价不一定影响出厂价,跨国公司利润空间变窄会降本增效,中国药品出海价格相对便宜[10]
创新药迎来政策、产业和业绩三因素共振 - 再论创新药估值体系
2025-06-09 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