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半导体:因晶圆代工需求增强,上调 2025 年中国晶圆厂设备展望
2025-06-02 23:44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中国半导体行业,具体聚焦于半导体晶圆制造设备(WFE)领域 - 公司:AMEC、NAURA、Piotech、AMAT、LRCX、Tokyo Electron、Screen、Kokusai、Lasertec、ASML、Lam Research、Applied Materials、KLA、Hua Hong、Nexchip、ACMR Shanghai、Kingsemi、PNC、Hwatsing Tech、Leadmicro Nano、Skyverse、Wuhan Jingce、Kingstone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中国WFE需求预测调整 - 观点:上调2025和2026年中国WFE需求预测,2025年从360亿美元上调至390亿美元(同比-13%),2026年从360亿美元上调至410亿美元(同比+5%)[1][26] - 论据:逻辑需求强劲,年初至今进口数据有韧性,本地和全球供应商指引向好;尽管全球成熟逻辑产能过剩,但中国代工厂通过降低ASP/利润率从全球同行手中夺取份额,填补过去几年新建产能,且DRAM/NAND和先进逻辑的自给率仍低,产能扩张不会放缓;年初至今强劲的进口表明中国未停止采购设备,原因是成熟节点扩张好于预期以及对进一步制裁的担忧 [1][26] 中国先进逻辑产能扩张加速 - 观点:DeepSeek加速中国先进逻辑产能扩张 - 论据:DeepSeek和本地AI芯片发展使中国AI生态形成闭环;尽管国内代工厂良率低于台积电或三星,但本地AI芯片生产有很强的商业逻辑,出口管制使中国AI芯片供应商无法获得先进的海外制造,本地生产是唯一选择;晶圆制造成本在AI芯片售价中占比小,即使本地制造成本翻倍或三倍,对商业可行性影响也很小 [2] 中国成熟逻辑产能扩张不会放缓 - 观点:尽管全球成熟逻辑产能过剩担忧存在,但中国不会放缓产能扩张 - 论据:2024年中国代工厂在全球成熟逻辑收入中仅占21%,仍未达到约30%的目标;中国无晶圆厂企业全球份额已达28%,且每年增长2个百分点,目前仅将54%的生产分配给国内代工厂;中国市场规模增长和自给自足需求推动产能持续扩张;如华虹在2025年第一季度利用率达103%,但毛利率仅9%,表明低价有助于快速填满新产能 [3] 进口数据和供应商指引 - 观点:年初至今WFE进口有韧性,全球供应商指引上调 - 论据:全球领先WFE公司虽仍下调2025年中国收入占比,但好于上一季度指引;4月至今进口数据同比仅下降-2%,支持更好的前景;最大进口地区是广东,可能反映一些新兴先进逻辑客户的爬坡情况好于预期;调整后,预计全球供应商2025年中国收入下降-23%,若进口数据持续强劲,该数字有上行风险;对于国内供应商,预计2025年收入同比增长37% [4] 国内替代加速 - 观点:国内WFE供应商将受益于国内替代,预计到2026年自给率达到32% - 论据:国内领先逻辑/内存代工厂在制裁后被迫与本地WFE供应商共同开发,并大幅增加对本地供应商的支持;共同开发加速了本地WFE供应商技术能力的提升,缩小了与全球领先者的性能差距;政府补贴激励代工厂提高本地化比率,大基金三期为WFE研发提供资金支持 [51][53] 公司评级和投资建议 - 观点:对多家公司给出评级和投资建议 - 论据:AMEC、NAURA、Piotech在沉积和干法蚀刻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将从WFE国内替代中受益最大,给予“跑赢大盘”评级;对AMAT、LRCX、Tokyo Electron、Kokusai等公司也给予“跑赢大盘”评级,并阐述了各自的驱动因素;对Screen给予“市场表现”评级,因其清洁设备供应商地位但缺乏明确增长驱动因素;对Lasertec给予“跑输大盘”评级,因其收入增长预计将放缓且面临竞争威胁 [5][8][9][10][11][12][13][14][1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中国WFE市场份额分析:2023年中国WFE需求占全球37%,2024年为38%,预计到2026年将正常化至约30%;2024年中国逻辑占WFE需求的约79%,中国内存占16%,非中国代工厂占比很小 [18][30] - 进口数据细分:4月进口数据同比-7%、环比-14%,主要受光刻进口疲软影响,可能是月度波动;4月至今数据同比基本持平,干法蚀刻和光刻之间存在一些权衡 [40][47] - 方法论说明:通过进口+国内供应、需求自下而上、供应自下而上三种方法交叉验证中国WFE需求预测;对中国前10大半导体设备公司和全球前5大半导体设备公司的收入进行自下而上分析 [30][57] - 评级和风险披露:详细介绍了Bernstein和Autonomous品牌的评级方法、基准和分布,以及相关的风险披露和利益冲突说明 [63][67][75] - 全球供应商中国收入指引:展示了ASML、Applied Materials、Lam Research、KLA、Tokyo Electron等公司对2025年中国收入的指引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