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生物科技行业 - 公司:Generation Bio (GBIO)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核心观点 1. Generation Bio正在创造将靶向siRNA疗法用于治疗T细胞驱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流机会,计划在2026年下半年提交首个研究性新药(IND)申请[3] 2. Generation Bio的细胞靶向脂质纳米颗粒递送系统具有选择性、高效性和特异性,能将siRNA递送至T细胞,减少脱靶副作用[11] 3. 该系统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良好效果,有望转化为治疗相关靶点,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带来新突破[18] 4. Generation Bio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领域具有差异化优势,有望在多个方面实现突破[28] 论据 1. T细胞驱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需求 - T细胞在多种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的启动和维持阶段起关键作用,是强大治疗靶点,但现有疗法存在局限性,约三分之一患者从当前标准治疗中获益,或存在脱靶副作用[4][5] - 如斑秃、白癜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1型糖尿病等疾病,均有未满足的治疗需求[6][7] 2. 细胞靶向脂质纳米颗粒递送系统的优势 - 独特地避免非特异性递送至肝脏和脾脏,实现细胞选择性递送,灵长类动物数据显示,六小时内肝脏和脾脏总摄取量低于1%,传统脂质纳米颗粒(LNPs)该比例约为99%[11][12] - 递送具有配体依赖性,无配体时T细胞摄取为零,仅靶向T细胞,不影响其他免疫细胞类型[13] - 在人源化小鼠中,单次给药可到达95%的目标T细胞,包括CD8和CD4亚型[14] 3. 系统在临床前研究中的效果 - 体外实验中,对β - 2微球蛋白实现纳摩尔级强效敲低;体内实验中,低剂量(0.1mg/kg)下可实现两到三周的敲低,相当于人体每月或每两月给药一次[18] - 能在静息和活化T细胞中实现敲低,可阻止细胞因子释放,在两周的T细胞扩增观察中,能完全消除T细胞扩增能力且不耗竭T细胞[19][20] 4. 差异化优势 - 对于PBC和1型糖尿病,目前无疾病修饰疗法,Generation Bio有望提供首个疾病修饰方法[28] - 溃疡性结肠炎现有疗法缓解或响应率约为30%,且存在快速耐受问题,Generation Bio有望提高响应率并使其持久[29][30] - 可靶向效应T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亚群中差异表达的靶点,减少效应T细胞功能同时保留调节性T细胞功能,实现治疗平衡的持久重置[30]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技术瓶颈:抗体虽能选择性作用于T细胞,但无法作用于细胞内靶点;小分子和降解剂可作用于T细胞,但不具选择性;传统siRNA难以高效进入T细胞内体并发挥作用[11][24] 2. 竞争格局:RNAi领域近期有诸多业务发展活动,但目前未见能使siRNA通过共轭机制在免疫细胞中发挥作用的技术,Generation Bio具有竞争优势[26][27] 3. 后续计划 - 8月公布主要靶点,为迈向首个IND申请展开一系列里程碑工作[21] - 未来12个月左右将产生更多小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NHP)数据,用于构建敲低靶点数据库[34] 4. 合作进展:与Moderna的合作进展顺利,已进入两周年,正在帮助Moderna利用该递送系统开展自身项目开发[36] 5. 资金状况:上季度末公司现金约1.5亿美元,足以支撑公司运营至2027年下半年[38]
Generation Bio (GBIO)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