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公司 Sana Biotechnology (SANA) [1]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公司平台与进展 - 公司有两个平台,即低免疫平台和体内遗传物质递送平台,且在两个平台上均取得进展 [4][5] - 低免疫平台在基因修饰的β细胞测试研究中,将胰岛细胞移植到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细胞在无免疫抑制情况下存活并发挥功能,这是全球首次在无免疫抑制下克服同种异体或自身免疫排斥 [5][6] - 体内遗传物质递送平台在临床前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实验中,实现了细胞特异性递送mRNA、DNA蛋白等物质的目标 [9] 2. 核心药物SC451 - 公司最重要资产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药物SC451,它是基因修饰的干细胞衍生胰岛,目标是单次注射到患者肌肉中,使患者终身血糖正常,无需胰岛素和免疫抑制治疗,实现疾病功能性治愈 [7] 3. 低免疫平台解决免疫排斥问题 - 移植医学中免疫排斥是最大挑战,标准治疗是终身免疫抑制,此前多种应对方法均未成功 [10][11][12] - 免疫系统中,破坏MHC I类和II类可使细胞不被适应性免疫系统识别,但自然杀伤细胞会快速杀死这些细胞,而在MHC I类和II类缺失情况下过表达CD47可使细胞对免疫系统不可见,此结论已在多种动物模型和细胞类型中得到验证 [13][14] 4. 选择1型糖尿病作为研究方向的原因 - 1型糖尿病是巨大未满足需求,全球约1000万患者受影响,患者平均寿命比正常人短10 - 15年,且面临诸多治疗挑战,百年来无真正颠覆性疗法 [15] 5. 1型糖尿病研究成果 - 公司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开展的研究者发起试验中,将基因修饰的供体胰岛细胞移植到1型糖尿病患者前臂肌肉,患者未接受免疫抑制治疗 [20] - 4周和12周结果显示,所有主要和次要终点均已达到,患者30多年来首次自行产生胰岛素,无安全事件 [22][23] - C肽检测表明患者自行产生胰岛素,且在混合餐耐量试验中,C肽随餐上升,显示细胞功能正常;MRI显示移植细胞稳定存活,且经标记确定为β细胞 [24][25][26][27] - 对不同类型细胞的免疫反应测试表明,野生型胰岛细胞引发强烈T细胞反应和抗体产生,双敲除细胞被自然杀伤细胞快速杀死,而低免疫细胞未引发T细胞和抗体反应,且自然杀伤细胞不识别这些细胞,能在患者体内存活并增殖 [31][33][34] 6. SC451研发挑战与进展 - 制造SC451有四个主要科学挑战,分别是克服免疫排斥、将多能干细胞制成高纯度和效力的胰岛、生成符合GMP标准且基因组稳定的基因修饰主细胞库、实现大规模生产 [38][39][40][41] - 公司已克服免疫排斥,能将多能干细胞制成胰岛,认为已生成符合要求的基因修饰主细胞库,但在大规模生产方面仍需努力 [39][40][41] 7. CAR - T细胞疗法 - 公司利用同种异体平台推进CAR - T细胞疗法,通过对供体T细胞进行基因编辑(敲除3个基因,敲入2个基因),可制造出能逃避免疫检测的产品,且生产过程可扩展 [46][47][48][49] - CD19 CAR - T细胞SC291在肿瘤学研究中显示出剂量依赖性深度B细胞耗竭,耐受性良好,无2级或更高等级CRS、ICANS或神经毒性 [50][51] - 启动了针对狼疮或ANCA相关血管炎患者的Gleam试验,预计今年公布数据 [52] 8. 体内CAR - T细胞技术 - 公司利用融合体(fusosome)实现体内CAR - T细胞技术,融合体可细胞特异性递送遗传物质,使T细胞表达CAR,激活T细胞杀伤靶细胞并增殖,实现B细胞深度耗竭或癌症根除 [54][55][56] - 非人类灵长类动物GLP毒性研究显示,药物SG299能有效转导循环CD8阳性T细胞,且具有细胞特异性递送能力;使用替代物的研究表明,可产生大量CAR - T细胞,实现深度B细胞耗竭 [59][60][62][6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虽有资产支持多项数据读出,但随着时间推移仍需更多资金 [10] - 公司预计在明年提交SC451的IND申请,有信心获得概念验证,但商业化仍需努力 [38][41] - 公司预计在三周后的美国糖尿病协会会议上公布研究者发起试验的6个月数据,并很快在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表结果 [22][68] - 公司开展的Gleam试验去年开始招募患者,预计今年公布数据 [52] - 体内CAR - T细胞技术预计明年提交IND申请,但需解锁资金,目前并非优先事项 [65]
Sana Biotechnology (SANA)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