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核聚变及新型核能: 美国封锁涉核设备,近期行业热点事件全点评
2025-06-09 23:30

纪要涉及的行业 核聚变及新型核能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全球核聚变进展:美国 CFS 装置 ARC 反应堆预计 2030 年初发电,日本计划 2030 年代实现发电,欧盟预计 2030 - 2035 年间商业化发电,各国积极参与显示核聚变吸引力大[1][3][4] - 中国核聚变进展:2025 年 EAST 装置 5 月 1 日启动总装,环流器 3 号突破 10^20 次方级别接近发电条件,但未进入兑现期,未来有巨头加入带来订单,上海和合肥等地有重大项目[1][5] - 投资机会:行业高壁垒和独占性,成熟期毛利率 40%以上,未来几个月巨头加入、行业大会、订单落地等带动百亿级投资,国内商业装置 2025 年有突破[1][6] - 核聚变与 AI 关联:大型科技公司需廉价电能,美国互联网企业涌入核能行业,中国核聚变与 AI 产业相辅相成[1][8] - 链主企业进展:国光电器、合锻智能和联创光电董事长担任国有装置董事长,预计提升价值量占比,市值小但增长空间大[1][9] - 高价值量企业:永鼎股份、四创电子、旭光电子、英杰电器在各自领域价值量占比高,是较好投资标的[10] - 核能行业变化:美国暂停出口核设备许可证,国产替代关注中核科技和江苏神通;AI 驱动 Meta 等科技巨头布局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美国加速发展倒逼其他国家[11] - 美国政策变化:2025 年 5 月 23 日拜登签署行政令加快三代、四代核能及新型核能审批,放宽审批助于行业发展[15] - 核聚变技术进展:日本提前发电验证时间,中国建设托卡马克装置和启动 CFETR 项目[16] - 全球重要项目及时间节点: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等有多个项目及时间安排,如美国 Helion 和 ARC 电厂、欧洲 JET 联合环和 ITER 等[17] - 科技企业投资趋势:科技企业投资从传统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扩展到核聚变技术,国内外均有布局[22] - 供应链支出情况:2024 年全球核聚变供应链支出约为 2023 年两倍,2025 年继续增长[23] - 合肥招标情况:2025 年合肥地区核聚变相关招标总额超 50 亿,大部分下半年完成,部分设备已招标[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仿星器优势:稳定性和持续运行时间比托卡马克装置有明显优势,德国 W7X 装置实现 43 秒稳定运行记录[18][21] - ITER 项目进展:综合调试时间从 2035 年提前至 2033 - 2034 年,进入正式启动阶段[19][20] - 核心关注企业:链主企业有核聚智能、国光电器和联创光电,超导磁体关注永鼎股份,电源关注四创电子及旭光电子,核心模块化设备建设关注利博特[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