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固态电池行业 - 公司:宁德时代、比亚迪、一汽、蔚来、LG、SES、QS、三星、松下、丰田、金龙鱼、国电高科、夏屋、光滑、有盐、先惠、红工、纳克诺尔、有研新材、光华科技、天赐瑞泰、恩捷、赛伍新能源、三祥新材、海辰、瑞特新材、蔚蓝、新陶、清陶、爱慕科技、瑞固新材、厦门钨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固态电池的意义与行业趋势 - 降本意义:液态电池成本压缩到极限,固态电池更换电化学体系,选择更高电压平台、更高容量正负极,可使单位千瓦时各环节单耗大幅下降,随着产业链完善单价降低,实现成本大幅降低,如宁德下一代电池 1000 瓦时物料单耗从 5 公斤降至 2 公斤,降 60%[1] - 技术收敛与进程加快:技术方向收敛,硫化物成主流趋势,全球主流电池企业和头部车企大多选硫化物路线;产业进展比预期快,海外企业进展迅速达 60 安时可路测,国内获 60 亿资金支持,部分企业 6030 项目成熟,中试线搭建完成,硫化物电解质相关企业增多但技术方向未明确收敛[1] 投资方向分析 - 电芯环节投资风险:二三线电池企业在电芯环节弯道超车胜率低,因电芯层面技术难度高,需遵循电化学定律迭代,二三线企业现有技术积累难成功,市场倾向寻找材料和设备供应商[1] - 材料与设备供应商投资机会:材料和设备供应商更可能成固态电池行业成功者,硫化物电解质相关企业如夏屋、光滑、有盐值得关注,设备企业如先惠、红工、纳克诺尔受推荐[1] 行业发展阶段与催化因素 - 行业阶段与中试线落地:现阶段固态电池处于从小试到中试阶段,预计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中试线落地并产生产品,后续设备端订单、材料送样情况、电池厂扩建产能进展将催化行业发展[2] - 设备端变化与成本分析:中试线落地前设备端有订单,目前干法和湿法并行,干法设备适配硫化物体系但有问题,液态设备单机投资额 1.2 - 1.5 亿,预计 2030 年规模化后干法设备单机瓦时投资额 1 - 2 亿,整体设备成本下降但部分环节成本提升[2] 各企业情况 - 红工科技:定位物料自动化处理设备公司,负责固态电池涂布前和干法电极辊压前工序,自动化设备有优势,与头部企业合作,去年固态业务订单达千万级别,有小试线和中试线交付,固态设备投资额提升,假设行业每年扩展 200G 瓦时,按 30%份额、20%净利率计算,年利润约 2.4 - 2.5 亿[2] - 纳克诺尔:国内辊压设备龙头,市占率约 23%,干法设备多级联环节壁垒高,设备价值量从六七百万提升到单机价值 3000 万左右,去年干法设备出货约 15 台,今年订单约 30 台,传统业务收入和毛利率稳定增长,新增干法设备提升盈利[3] - 硫化锂企业:硫化锂是电解质重要组成部分,国内主流企业有有研新材、光华科技等,制备方法有直接合成法、液相法、碳热还原法、气相法(CVD 法),各有优缺点;下游企业用 CVD 法制备有设备端壁垒,预计千吨级成本 30 万左右,今年业绩约 7.5 - 8 亿,市盈率约 25 倍;有研新材技术源于集成电路高纯度靶材,出货快且质量好,去年有吨级出货量;光华科技可实现低成本提纯,量产千吨级成本有望低于 30 万每吨,纯度可达四个九,设备兼容性好[4][10][11] - 三祥新材:卤化物电解质领域龙头企业,今年主业业绩放量,高分子离子技术落地后产量增加,预计今年业绩增长约三倍,明年增速至少 50%,若卤化物电解质取得突破有向上发展空间[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固态电池产业进程加快原因:公司有股价诉求发布新产品形成跟风效应,优秀企业加快发展,国内获 60 亿资金支持促使企业加快速度[7] - 固态电池企业中试线搭建情况:宁德、金龙鱼、国电高科中试线已搭建完成,清陶中试线可能今年 7 月搭建完毕,爱慕科技预计下半年搭建中试线[7] - 硫化物电解质发展情况:去年送电企业极少,今年深圳电子展有三四十个企业展出且导电率不错,300 公斤产线完成调试并送样,今年下半年确定量产线规模,目标成本二三十万 1 吨,但生产技术方向未明确收敛[7] - 固态电池投资整体思路:先选电解质,其次是设备,再次发散到电解质膜、硅基负极、超高镍正极等,导电剂和粘结剂等环节不确定性大暂不优先考虑[8]
未知机构:固态电池专家交流20250610-202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