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 * 纪要主要涉及可转债市场、信用债市场、银行理财及宏观政策环境 [1][2][3][4][5][6][7][8][9][10][11][12][13][14] * 具体提及的行业板块包括银行、军工、半导体材料、稀土、新消费、创新药、公用事业、农林牧渔(如牧原希望)、石油石化、有色金属等 [1][2][9][10] 核心观点与论据 宏观与政策环境 * 中美经贸关系短期缓和但技术竞争的结构性矛盾未解 长期对抗和脱钩风险犹存 [1][4] * 回顾2018-2019年贸易摩擦 权益市场对利空反应后期趋于钝化 关税缓和期中小盘成长板块因前期跌幅较大而表现相对较好 [1][4] * 自2024年9月以来决策层稳定政策预期 带来股市风险溢价系统性下移 [1][5] * 无风险利率持续下降是推动增量资金入市的重要力量 [1][5] * 政策托底下权益市场下行空间有限 地缘政治冲击(如以色列伊朗冲突)后有望重回上行通道 [1][2][5] 可转债市场表现与估值 * 当前转债平均价格约120元 处于偏高位置 [6] * 转股溢价率略低于4月初水平 因权益市场反弹震荡后投资者乐观情绪有所下降 [6] * 估值情况为后续反弹提供了空间 平衡型和偏股型转债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预计仍具良好跟涨弹性 [1][6][7] * 转债市场相对权益市场抗跌 导致估值在地缘冲突等事件中有所拉升 [2] 可转债投资策略与风险 * 择券策略应关注二季度业绩确定性 控制出口占比高标的回调风险 [3][10] * 布局方向倾向于关税影响小的自主可控环节(军工、半导体材料)、新消费、防御属性红利板块(银行) [1][3][10] * 4月以来十几只转债评级下调 但次日跌幅基本在2%以内 影响可控 投资者对信用风险有预期 [1][8] * 规避业绩持续恶化、行业格局恶化或年报非标意见的标的 [1][8] * 银行转债加速退出 今年内约900多亿资金需寻找替代底仓 [1][9] * 替代底仓选择包括高股息稳定现金流类(银行转债、公用事业)、短久期可转债(如盛弘通22)、周期性强双低类(如农林牧渔板块) [1][9] 信用债与银行理财市场 * 2025年二季度理财对信用债净买入规模不突出 4月和5月净买入分别为500多亿和400多亿 同比下滑29%和39% 创四年同期最低 [11] * 银行理财在二季度大量买入存单 5月份净买入规模达2600多亿 同比增长68% 可能与理财估值整改、稳净值压力有关 [11] * 5月广义信用债供给规模约1.46万亿元 同比增长27% 其中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近3000亿 科创债发行超3600亿 创2022年以来单月最高 [11] * 季末回表扰动可控 资金面宽松预期下信用债跨季回调压力小 [3][11] * 短端信用利差已压至年内低点 中长端利差仍有压降空间 建议投资机构适度拉久期至4~5年以增厚收益 [3][12][14] 资金利率与存单市场 * 截至6月9日DR001一度下破1.4% 资金利率逐步宽松 [13] * 一年期AAA级存单利率在1.54%左右 与7天OMO利率负5BP接近 存单利率下行至1.6%的可能性较大 [13] * 存单供给冲击无需过度担忧 关键看央行态度 央行逆回购投放显示呵护意愿 [13] * 存单收益率下破1.6%可能性较大 可能带动10年期国债收益率逼近前低 若三季度降息预期升温有突破前低可能 [13] 其他重要内容 * 当前权益市场整体机会较少 多为结构性机会 [2] * 建议投资策略可包括换仓兼顾票息和流动性的品种 如10年和30年老券、非国开证金债及信用债ETF 然后转换成活跃券 [13][14] * 需持续跟踪季末机构交易边际变化 [14]
存款利率调降满月,银行负债端有何变化
2025-06-16 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