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猪:珍惜布局窗口! 专家怎么看?
2025-06-16 00:03

纪要涉及的行业 生猪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行业基本面 - 2025 年猪肉供应基本平衡,体重正常时头均利润约 50 元,若体重控制得当利润更好,因国家宏观调控,今年利润可能超 50 元,短期供应压力高峰已过,价格较稳定[2] - 2025 年生猪供应同比增超 10%,能繁母猪存栏自去年 4 月增长但年度总量略少于去年,国家多次预警避免压栏[1][3][4] 产能变化 - 国家数据显示生猪产能略降,从去年 11 月的 4080 万头降至约 4040 万头,但规模养殖场母猪存栏持续扩张,平均增幅约 1%,替代中小散户低效产能,稳定整体供应,若龙头企业扩张受限,未来产能基础不再增长[1][5] 产能调控措施 - 限制大型企业(前 20 或 25 名)增加母猪数量,部分增幅大企业需减少;要求主产省份母猪数量增幅大的减量;金融层面限制信贷和上市融资;环保加强监管,规模场需达标处理废弃物,控制二次育肥,不允许压栏超 120 公斤体重,旨在稳定猪价和宏观经济[1][6] 市场供需 - 未来几个月生猪市场供需预计略降,国家政策或使母猪数量减少,种猪销量绝对值不佳,二元母猪外销量 5 月降 15 个百分点,远期合约价格低于 13 元/公斤抑制补栏动力,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未明显下降,短期产能或略降,若政府干预持续,2026 年行情或改善[1][7] 价格影响因素 - 3、4 月饲料成本环比增长,四季度供应量预计比三季度明显增加,需关注六七月份仔猪数量变化,高效母猪替代低效母猪使存栏基本稳定,全国略降,2025 年全年均价预计在 15 元以上,下半年稳中略涨,近期批发市场价格为 14.7 元[1][8] 政策调控效果 - 政府通过限制大型企业、主产省份母猪数量,金融手段控制负债率,加强环保监管等政策,提高大型企业集中度,有效稳定生育市场,避免宏观经济形势恶化[3][9][10] 猪价上涨原因 - 短期内降低出栏体重使供应量减少,6 月供应量相比 5 月减少;大型企业 7 元/公斤的价格底线形成支撑;避免集中出栏导致猪价暴跌,共同促成猪价稳定上涨[11] 出栏体重情况 - 今年出栏体重较往年高因饲料价格低,增重利润存在,前期大肥猪价格高驱动增重大肥,125 - 135 公斤增重成本低不亏损,但平均出栏达 130 公斤后增重大肥风险增加且不划算,加上国家政策要求和天气炎热,采取降体重策略[12][13] 成本情况 - 降低出栏体重大规模养殖企业不会直接导致成本上升,120 公斤左右养殖成本最低,真正影响成本的是饲料费用和产能利用率,全行业完全成本约 14 - 14.5 元[14][17] 猪价拐点 - 猪价拐点已出现,未来价格可能不低于此前最低价 13 元多,前提是无大比例压栏待涨现象,目前多数压栏和二次育肥行为可有效管理[1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规模化养殖场 PSY 接近 26,MSY 约为 20 - 21,显示较高生产效率[16] - 禁止压栏和二次育肥政策通过不发放饲养票、经济处罚、屠宰环节配合执行,大型企业通常会遵守[19] - 国家意志通过环保要求、负债率管理、融资限制等监管手段体现,虽无具体文件,但调控预计效果显著[20] - 散户管理难度大未纳入管理范围,仔猪利润决定散户养殖意愿,利润在 100 - 200 元时多数散户不养母猪[21] - 若仔猪和肥猪利润高,部分散户可能补栏母猪弥补大企业减少的产能,维持市场平衡,但短期内变化不大,预计半年内稳中略降[22] - 环保检查局部严格,不达标的养殖场被清理,限制中小型养殖场扩展[23] - 目前仔猪整体成本约 300 元,利润 100 - 200 元,市场价低迷,短期内难显著上涨也无大跌风险[24] - 近期因雨季部分省份出现非洲猪瘟疫情,南方地区价格相对较弱,总体比前期稍有增加[26] - 目前冻品库存量处于 15% - 17%的较低水平,正常应在 20%以上,主动补栏少,收储活动带动少量补充[27] - 母猪代养模式面临疫病防控挑战,大规模推广难度大,在南方地理位置优越、管理水平好的农户有一定尝试空间,北方地区因地理和环境因素限制难推广[28][30] - 2026 年生猪市场行情预期改善,利润可能比今年稍好,控制产能和肉类供应稳定时,利润可能维持在 100 元左右,不超过 200 元[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