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涉及行业包括金融、科技、消费、房地产等 涉及公司有特斯拉、七姐妹(科技股相关)、互联网公司、创新药公司、新消费企业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去美元化相关 - 核心观点:去美元化是当前市场最大共识,但需区分美元走弱和去美元化概念,去美元化直接影响资产配置方向 [1][2][5] - 论据:美元适度贬值可能利好美国跨国公司,如美元从约100点跌至95点对美国龙头公司有利;配置错误可能导致超额收益消失甚至亏损 中美经济周期 - 核心观点:可从信用周期判断中美经济周期相对强弱,美国信用周期下半年可能再平衡,中国处于震荡状态 [6] - 论据:美国私人部门信用周期跌幅放缓但未转正,财政有所发力,四季度可能重启私人信用周期;中国目前处于暂时停滞或震荡 美国经济情况 - 核心观点:年初面临科技、财政、美元信心挑战,目前有纠错和修复,财政政策收支基本相抵 [9][12] - 论据:科技领域因Defi技术等导致七姐妹估值下降;财政收缩预期因马斯克削减开支等形成;美元信心低点因对等关税后市场大跌;大而美法案延长税改鼓励投资,关税政策支持基建计划 市场走势 - 核心观点:下半年关注科技、关税、财政政策变量评估市场走势,美股有上涨空间,不建议做空 [10][23][25] - 论据:科技企业投资加速,龙头企业业绩超预期;美股回到硅谷银行事件后估值水平,基本面稳健;市场基本面未彻底恶化,四季度可能重启信用周期 美联储降息 - 核心观点:关税降级增加美联储四季度降息概率,通胀上行幅度有限 [13][17] - 论据:关税降级可明确通胀路径,当前通胀因抢进口补库存和关税降级上行幅度放缓,不超3.5% 投资建议 - 核心观点:美债短债短期避险,长债等待时机;黄金可部分仓位定投或网格操作;关注日本内需板块;港股关注结构性机会 [22][27][29][45] - 论据:六七月份美债供给高峰价格可能上涨;黄金长期逻辑存在但短期易透支;去美元化影响资产配置;港股有稳定回报和成长性回报资产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市场4月中旬对股债市场担忧过度,错失美股上涨行情,科技企业投资加速缓解算力过剩担忧 [11] - 特朗普政策有随意性,但兑现部分承诺,美元主动贬值收窄贸易逆差需伙伴配合,中期选举前政策受约束 [19][21] - 中国市场三季度混沌,关注科技、财政、关税变量,新消费、创新药、银行板块受推动 [30] - 应对关税不确定性可能采取均衡策略,财政政策有保留,市场对7月政治局会议预期低 [31][33] - 科技领域发展预期1月后下降,三季度可能反弹,需强催化剂 [34] - 经济面临私人部门信用收缩问题,解决需降低成本和提高回报预期 [35][38] - 港股市场冲高回落但底部抬升,需更多增量政策,流动性充裕 [39] -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有效果但短期GDP贡献小,市场呈现流动性充裕但资产回报少形态 [40][41] - 新消费市场支出结构变化,年轻人和中老年人消费有特点,长期值得关注 [48][49] - 南向资金构成及特点,AH溢价指数反映老经济板块问题 [51][52] - 全球去美元化可能使美股四季度反弹,港股形成结构性行情 [53]
“去美元”的共识与“资产荒”的现实——2025下半年展望
2025-06-16 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