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怎么看关于港股与消费的两大核心问题?
2025-06-16 23:20

纪要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港股市场、A股市场、消费板块(个护用品、动保饲料、休闲食品、化妆品、食品饮料、汽车等细分领域)、科技领域、养殖、航海装备、能源金属、饲料、贵金属、风电等 - 公司:泡泡玛特、蜜雪冰城、老铺黄金等港股消费三巨头,以及A股部分食品饮料企业(非白酒、乳品、休闲食品企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AH溢价情况及影响 - 核心观点:截至2025年6月12日,恒生AH溢价指数为128.05,低于2021年以来中枢水平140.68,A股较H股溢价降至27%创五年新低,港股相对A股有显著修复但未高估,AH价格差异有望回到2016 - 2019年相对低位,不建议明显买入A股做空H股 [1][2] - 论据:港股市场从互联网过渡到新消费及创新药领域,产生赚钱效应龙头个股;互联网平台反垄断监管趋缓缓和估值端压制;南下资金持续流入冲击外资定价环境;AH溢价率由估值端不同导致,包括在岸市场估值溢价、分母端流动性锚不同、流动性折溢价、打新看涨期权溢价等 [2][4] 2. 消费板块投资建议 - 核心观点:关注新消费领域龙头个股、受益于互联网平台反垄断监管趋缓企业、创新药领域具备领先技术和产品优势企业 [1][5] - 论据:新消费领域龙头个股赴港上市提供新兴品牌,吸引南下资金,成长潜力高;互联网平台反垄断监管趋缓推动相关企业发展,缓解估值压制;创新药领域随医疗需求增长和技术进步,具备领先技术企业可快速增长 [5] 3. 消费板块表现 - 核心观点:今年以来消费板块有显著超额收益,市场交易结构性机会 [6] - 论据:4月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政策落地后,个护用品、动保饲料、休闲食品、化妆品等涨幅领先;港股消费三巨头和A股部分食品饮料及汽车板块表现不弱 [6][7] 4. 新消费与传统消费区分及投资表现 - 核心观点:新消费与传统消费划分基于行业特征等差异,今年新旧消费界限模糊,盈利增速边际变化成关键筛选指标 [8] - 论据:传统消费依赖规模效应等,新消费聚焦新兴赛道靠需求创造和技术赋能;困境反转弹性品种和高景气赛道盈利增速均显著改善 [8] 5. 消费领域投资维度 - 核心观点:从景气预期、盈利预测上调幅度、实际财报线索三个维度判断消费投资方向 [9] - 论据:近期个护用品等行业盈利预期边际正向改善,饮料乳品上修幅度显著;互联网电商正向增长18%,摩托车及其他行业增速8.1%,白色家电和家电零部件分别达1.3%和1.1%;乘用车等行业过去三期盈利增速持续上升,关注业绩反转 [9][10] 6. 消费板块业绩反转表现 - 核心观点:消费板块业绩从深度负增长转向正增长,引发市场关注,可挖掘基本面可持续改善行业 [11] - 论据:包装印刷行业从负增长到正增长36%,个护用品从负增长到正增速17.65%,业绩反转源于预期差修复,实现基本面和股价动量双击 [11] 7. 识别具备投资价值行业方法 - 核心观点:通过分析年报和季报数据,关注盈利与预期边际改善方向识别可持续改善且具投资价值行业 [12] - 论据:2024年年报负增长、2025年一季报增速转正且复苏幅度大的品种有6个 [12] 8. 地缘风险下投资策略调整 - 核心观点:避免博弈对美暴露过高品种,关注地缘风险溢价下行品种,配置中长期底仓 [14] - 论据:对美暴露过高品种估值长期受损,应关注国内确定性和预期差 [14] 9. 重点配置行业方向 - 核心观点:推荐内需消费、科技(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成本改善驱动、出海结构性机会领域,中长期底仓配置稳定性红利 [15] - 论据:各领域有不同发展优势和机遇,如内需消费是内循环重要部分,科技领域需自主可控,成本改善驱动行业成本降低,出海结构性机会受益于贸易关系缓和 [15]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香港金管局在联系汇率制度下干预汇市,导致香港基础货币扩张,本地流动性改善,三个月HIBOR处于低位,减轻分母端负担,推动AH溢价体系错位 [1][4] - 截至2025年6月9日,今年内南向资金流入总额已超6,600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反映市场对港股估值修复认可,也导致部分A股相对H股倒挂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