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港股新消费、创新药、软件服务业、汽车、专业零售、工业工程、银行、其他金融、石油及天然气、保险、一般金属及矿石、资讯科技 [1][4][10] - 公司:美团、阿里巴巴、信达生物、百济神州、泡泡玛特、建设银行、中行、中移动、中石油、腾讯、小米、小鹏汽车、金泰控股、恒瑞医药、京东健康、中海油、中国神华、招商银行、中国石油、中国财险、中芯国际、中信证券、汇丰建投、联想、速腾科技、橘创科技、药明康德、港交所、汇丰控股、英恩生物、石药集团 [11][12][13]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观点:南下资金是推动港股新消费和创新药板块上涨及支撑港股市场的主要力量,今年港股行情主要由内地机构资金推动,海外资金回流不显著 [1][7][9] - 论据 - 4 月 8 日至 6 月 9 日,创新药板块净流入超 288 亿港元,新消费板块净流入超 63 亿港元,国际中介(外资)同期净流出 226 亿港元 [1][3] - 今年以来至 6 月中旬,南下资金对创新药板块净流入超 550 亿港元,对新消费板块净流入超 180 亿港元,累计通过港股通流入超 6,600 亿港元 [1][5] - 新消费板块,外资先加仓并高位获利了结,南下资金右侧趋势跟随;创新药板块,2 月底至 3 月底两类资本均增持,之后外资持续减持超 300 亿,南下资金累计加仓超 520 亿且无明显波动 [1][6] - 今年内地公募基金、私募和个人投资者,以及保险机构投资者南下参与港股交易,增持创新药、科技股及红利板块 [1][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4 月 7 日至 6 月 11 日,新消费和创新药板块平均上涨超 50%,远超同期的恒华科技及一些互联网龙头企业 [2] - 4 月 8 日至 6 月 9 日,资金加仓最多的行业包括软件服务业、药品研发及生物科技、汽车、专业零售、工业工程;减持较多的行业包括银行、其他金融、石油及天然气、保险以及一般金属及矿石 [4][10] - 海外资金年初流入,3 月港股行情见顶及外部扰动后持续流出,4 月有回流迹象,近期因利率倒挂部分对冲基金流出,海外长线资金尚未明显回流,预计三季度末至四季度或有政策和经济改善信号吸引回流 [8] - 最近两个月各类资金操作情况 - 内地资金增持创新药、科技股、红利板块,减持软件服务和资讯科技 [10] - 国际中介加仓软件服务和资讯科技器材,减仓银行、创新药及专业零售 [10] - 香港本地中介加仓阿里巴巴、美团、中芯国际等,减仓金融类公司 [10] - 外资加仓腾讯、小米等,净流出美团、阿里巴巴等红利板块,医药板块内部有分化 [12] - 中资机构加仓阿里巴巴、美团等,减持金融类公司 [13] - 南下资金呈现哑铃型配置思路,加仓成长股和高分红标的,减持腾讯、小米等个股 [4][11]
谁在买港股新消费和创新药?
2025-06-18 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