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弘则科技 - 汽车电子架构进展跟踪
2025-06-19 17:46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汽车电子架构、汽车底盘技术 - 公司:弘则科技、比亚迪、蔚来、吉利、华为、领跑汽车、博世、采孚、伯特利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主动悬架相关 - 观点:主动悬架正从豪华车型向 50 万档位车型渗透,能提升操控性和舒适性,但对机械底盘要求高 [1] - 论据:需搭配双叉臂、后五连杆等高级结构,简单前麦弗逊、后扭力梁结构无法支持 [4] 电控悬架相关 - 观点:电控悬架不能完全弥补底盘调教差距,底层稳定性和舒适性调教仍重要 [1][5] - 论据:国内普通家用车调教接近国外,但赛车级别仍有差距,基础机械素质不佳难以发挥电控悬架优势 [5] 汽车平台化开发相关 - 观点:未来汽车平台化开发可能不会显著简化硬件升级过程 [7] - 论据:传统车型换代硬件更换成本高,未来车企可能固化机械平台,性能主要由电控软件和算法决定 [7] 全主动悬架相关 - 观点:全主动悬架技术已成熟,预计 2027 年左右普及到 50 - 60 万车型 [1][10] - 论据:比亚迪液压技术路线成熟,国外有电动方案 [9] 电控集成相关 - 观点:电控集成增强主机厂议价能力,可降低成本、突破壁垒 [11] - 论据:主机厂将应用层算法和软件上移至域控制器,培养国内供应商替代国际巨头 [11] 智能底盘技术相关 - 观点:智能底盘技术可提高湿滑路面车辆稳定性,但量产车型不多 [12][13] - 论据:线控转向系统可调整前后轮转向角度保持稳定,目前吉利莲花、华为等相关产品处于不同阶段 [12][13] 线控转向和制动相关 - 观点:线控转向应用比例低,线控制动在新能源汽车应用广泛 [20][23] - 论据:线控转向成本高、有技术难点,线控制动 EHB 覆盖率接近 100%,EMB 待法规更新量产 [20][2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半主动悬架国内应用价格从 30 多万降至 20 多万,甚至 15 万车型也开始考虑配置,且 CDC 半主动悬架技术国内与国外差异不大 [2] - 零跑汽车底盘技术有一定积累,属于第二梯队,华为、理想较强,小鹏和蔚来也属第二梯队 [18] - 底盘控制系统短期内保持独立运作,因动力和底盘对硬件要求高,需双冗余设计 [17] - 国内初创企业在线控制动技术上选择切入新兴 EMB 赛道,避开与博世在传统 EHB 领域竞争 [24] - EMB 研发主机厂和供应商未形成明确合作模式,未来可能软件白盒交付推动行业进步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