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 机器人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发展趋势:机器人本体厂商重心从硬件转向数据和算法,头部企业加大投入并寻求下游应用场景,软硬一体化成趋势 [1][4][5] - 应用场景:人形机器人应用集中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化初期需更多数据、算法及部署,头部企业自我部署,初创企业与下游合作 [1][6] - 核心零部件 - 执行环节:技术趋同,灵巧手迭代集中于自由度提升和传感器加装,国内厂家尝试腱神替代手指电机,高精度场景仍需手指端电机方案 [1][7] - 感知环节:技术路线竞争激烈,2025 年大部分厂商在指尖安装触觉传感器,压阻和电容方案为主,磁电方案较少 [1][8] - 减速器市场:寻求新工艺降低成本,产业端价格 1 万元以上,主要玩家积极扩产,北方机械产能需求不匹配 [3][10] - 六维力传感器:市场参与者增多,头部企业主导,单价 1 - 2 万元,未来放量生产有望降价,Midas 芯片方案有潜力 [3][11] - 人形机器人轻量化:是重要目标,通过以塑代钢实现结构件轻量化,部分厂家尝试钛替代,但技术未成熟 [3][12] - 国内行业发展预期:市场预期接近 200 万台,需下游场景放量和国家补贴政策推动,推荐恒立液压等核心卡位交易及伺服电机相关标 [3][1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触觉传感方案价格:性能较好的压阻模组售价约 500 元,特斯拉电容模组售价 1,000 - 2000 元,未来或推出 3,000 元左右新品 [2][9] - 展会情况:国内多地有机器人展会,参展厂商重合度高,区别在于展示内容,杭州展上特斯拉 Optimus 第二代静态展示未互动 [3] - 自由度提升:国内展会上本体厂家加速产品迭代,自由度从 5 - 6 个提升至 10 - 12 个甚至更高,有些企业推出接近 20 个自由度方案 [7] - 补贴政策:深圳龙岗区计划 2025 - 2027 年推动超 1,000 台机器人落地商用 [13]
杭州机器人展会调研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