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医药行业、医疗设备行业、原料药赛道、血制品行业、疫苗行业、医药零售连锁药房板块、医药流通行业、中药行业、中成药板块、制药产业上游、CXO行业、创新药行业、医疗器械行业、AI医疗与脑机接口领域 - 公司:迈瑞、山外山、亚万东、联影、开立、药华、惠泰医疗、春立医疗、艾康生物、爱博医疗、新麦医疗、瑞迈特、春立易瑞、易瑞、美好、奥华、爱康医疗、威高集团、微创医疗、佩佳、华海药业、天宇工业、天坛生物、博雅、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泰林)、华兰生物、卫光生物、康泰生物、康希诺、康华生物、欧林、益丰药房、大参林、一心堂、老百姓、健之佳、上海医药、国控、九州通、华润医药、国药股份、华润三九、东阿阿胶、云南白药、太极集团、昆药集团、以岭药业、天士力、康缘、江中药业、东富龙、楚天科技、纳微科技、药明康德、克莱因、凯莱英、药明合联、百济神州、中国生物制药、贝达药业、恒瑞医药、三生制药、信达、科伦博泰、海泰生物、海泰新光科技、南微医学、沛嘉医疗、华兰疫苗、因为科技、美好医疗系统、新泰医疗、佩佳医疗、启明医疗、建设科技、赛诺、坤博医疗、基义、飞利浦、西门子、美敦力、强生、波科、安图生物、圣湘生物、鱼跃医疗、山东生物、常州制药厂、东阳光、晶新、派林生物、智飞、万泰、中裕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医药行业投资策略:核心观点是“立足于内,开拓于外”,基于中国医药产业链融入全球产业链背景,采用全球视角评估。论据为中国在人口、内需、制造和供应链有优势,创新能力提升,出海企业增加;美国在创新、早期研发、高定价及内需市场有优势,差异影响企业目标市场选择和供应链布局[2] 2. 制药产业链变化:仿制药集采规则优化需求明确并广泛讨论;头部创新药公司内需市场走向盈利;医保谈判稳步推进,创新产品汇集更多患者;政策与产业协同及智能化升级加速国产替代;制药供应链订单从底部开始恢复[4] 3. 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首付款金额持续创新高,2025年上半年达31.9亿美元,大概率超2024年;在ASCO大会表现创历史新高,具备强大全球竞争力[1][5] 4. 医疗器械板块:前期受集采、招标、库存、检验价格下调等因素影响,一季度业绩承压,二季度有望出现高增长公司,下半年预计更多;整体适合长线配置,各细分领域受政策影响差异大[1][6][7] 5. CXO及上游制药供应链:海外需求持续复苏,订单明显改善,上游供应链部分公司在美国、欧洲业务显著恢复,中国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具备良好发展潜力[1][8] 6. 医疗设备行业:政策驱动景气度,预计下半年新一轮更新换代推动业绩增长,2026年可能出台新政策;不同公司业绩结构差异大,迈瑞有长线布局价值,全球化进程确定性较高[3][9] 7. 高值耗材板块:期待基台政策优化,优先考虑基台出清或即将出清及集采受益利好的公司,如惠泰医疗、春立医疗等;爱博医疗调整后可关注加仓机会,新麦医疗产品仍有降价可能[10] 8. IVD行业:受各地卫健委套餐拆费政策影响,下半年影响待观察;未来配置结合二季度高增长和三季度或明年改善情况,部分公司二季度或三季度有望高增长[11] 9. 原料药赛道:分为专利悬崖与特色原料药机会、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发展两条主线;到2030年约190种药物失去专利独占权,国内特色原料企业积极布局;部分企业转型快、制剂业务收入占比超50%,或寻求出海增量并申报ANDA抢占首仿[14] 10. 血制品行业:整体稳定增长,2025年一季度利润端承压,十四五末至十五五初看好增长及并购整合机会,以及内需提升带来的空间;关注出海契机及海外企业品种注册进展[15] 11. 疫苗行业:2024 - 2025年一季度整体经营承压,业绩下滑;创新疫苗研发方兴未艾,看好新技术布局与品种升级带来的产品放量投资机会;疫情放开后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部分重磅品种下半年有望增长[16][17] 12. 医药零售连锁药房板块:下半年投资主线为基本面修复和行业多元化转型带来的估值体系重构;头部公司一季度末利润端向上修复和改善,下半年有催化因素,建议关注头部企业[18] 13. 国企改革在医药流通与中药细分方向:是核心主线,政策利好,国央企内部推进降本增效与结构优化;医药流通受监管等因素影响指数下降,但医保支出增长提供动力,创新业务贡献增量;中药上半年集采落地,部分企业填补空白市场,下半年经营改善趋势可期[19] 14. 中成药板块:短期内承压,下半年经营改善趋势可期;集采落地,部分企业实现业绩增量;消费场景集中于院外市场,具备消费品属性,市场持续扩张[20][21] 15. 制药产业上游:过去受生物医药投资波动影响,未来市场前景乐观,预计未来五年市场复合增长率为13.38%,细胞培养耗材复合增长率为13.2%;主要发展动力为国产化率提升和海外市场拓展;2025年一季度业绩承压,部分细分领域出现复苏迹象[22][23][25] 16. CXO行业:2025年预计维持海外需求复苏趋势,订单和业绩持续改善;国内生物医药融资水平下半年有望恢复,下游需求值得期待;优先看好龙头企业及海外业务占比较高的公司;关注GLP - 1和ADC催化下的CDMO市场成长机会[26][29] 17. 创新药行业:2024年化学制药板块收入和利润正增长,2025年一季度整体向好但个别制剂药公司有波动;创新药占比高的公司维持增长趋势,传统医药业务为主的公司受集采和行业结构调整影响承压;港股创新药2024年营收同比大幅增长52%,净利润扭亏为盈,亏损收窄37.54%,研发费用基本持平[32][33] 18. 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国际化:积极布局全球市场,通过建设海外产能应对地缘政治风险;不同细分领域企业策略不同;高值耗材企业出海策略多样;器械上游企业海外收入占比较高,下游需求改善将贡献新增长点[42][43][44] 19. AI医疗与脑机接口领域:AI医疗加强医疗器械软硬件协同,商业化前景广阔,新技术突破及应用领域开发是持续催化因素;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行业发展较早期,面临挑战,但全球技术革新和政策红利将催化其发展[51][52] 20. 医疗器械领域并购:横向并购获取新技术、新产品及加速商业化至关重要,缩短研发时间,降低资本投入成本;近年来有纵向和横向并购趋势,不同企业并购方向有差别[57][58] 21. 医药原料行业:关税问题对美出口敞口相对可控,中国新建产能效率高,本土供应不足或致美国价格上涨;行业关注整体升级转型,以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63][64] 22. 制药行业升级转型:集中在原料药到制剂的一体化、CDMO、合成生物学三个方向;部分企业制剂业务占比超一半,转型速度快,一些企业通过首仿或高单仿品种实现业绩增长[65] 23. 专利悬崖对原料药行业影响:到2030年大量重磅小分子药物过专利期,为行业带来显著需求增量,国内企业在特色原料药布局积极[66] 24. 血制品行业挑战与机遇:2025年一季度收入及利润同比下降,受白蛋白供大于求、价格下降、集采政策、停产扩产能改建工程影响;下半年价格降幅预计减小,供需平衡逐步恢复;关注单采血浆站拓展、行业并购整合及出海机会[67] 25. 疫苗行业发展方向:集中在创新和出海;创新关注技术前瞻性管线;出海从新冠疫苗转向常规疫苗出口,可通过多种方式开拓全球市场[71] 26. 药店行业:2025年头部企业经营环比改善,行业逻辑关注经营边际改善带来的业绩修复和多元化转型带来的估值提升;未来规模性出清盈利能力差门店,政策变化有利恢复,头部企业下半年利润增速有望改善;转型升级向高价值服务业态转变,专业化和多元化门店有不同发展趋势[73][74][75][77] 27. 药品流通行业:整体估值水平低,但经营边际改善趋势明显,存在催化因素,头部企业具有配置价值;关注战略规划制定、国企改革及并购外延动作[78]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各细分行业具体公司表现:如恒瑞医药港股上市募资、推进国际化发展;三生制药PD - 1/VEGF双抗授权辉瑞刷新行业记录;信达PD - 1单抗肺鳞癌与腺癌数据超预期等[36][37][38] 2. 医疗器械行业创新产品:新泰医疗可降解封堵器、佩佳医疗冲击波钙化重构球囊等产品展示国内研发实力,具备海外销售潜力[54] 3. 港股上市公司业绩预期:预计2025年和2026年经营业绩持续改善,多数公司可能扭亏为盈并进入利润快速增长阶段,关注利润释放节奏和估值修复[55][56] 4. 选股因素:选股应考虑经营边际改善预期强或相对稳健、多元化转型优势明显或试点进度较快、估值水平低且经营边际改善趋势强及具备多种催化因素、战略规划制定情况等因素[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