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锂电行业、电动汽车行业、固态电池行业 - 公司:亿纬、科达利、尚泰、中科电气、璞泰来、天奈、永兴、申能股份、敏石、龙翩、金龙羽、泰和科技、光华科技、夏钨、天赐、有研新材、新元、长阳科技、冠盛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锂电需求增长 - 核心观点:即使在悲观假设下,锂电需求明年仍有望实现 16%以上同比增长,若美国储能增长 20%,增速或达 21% [1][2][3] - 论据:市场悲观预期源于美国 IRA 补贴减少、中国电动车购置税可能恢复、以旧换新补贴可能退坡等;但在悲观假设下,如美国储能需求减半、电动车销量减少 20 万辆及中国储能零增长,锂电需求仍能保持增长 [2] 投资策略和关注方向 - 核心观点:电池和碳酸锂环节是核心,可关注头部材料标的,推荐业绩确定性强的公司,左侧布局碳酸锂,关注新技术方向和出海企业 [1][4] - 论据:从供需结构和估值角度考虑,电池和碳酸锂环节重要;业绩确定性强的公司如亿纬、科达利等在行业中有优势;碳酸锂股价下跌空间有限,期待价格修复;新技术方向有技术突破、国家补贴等催化因素;出海企业在海外产能建设有优势 [1][4] 锂电板块估值 - 核心观点:锂电板块整体市值未完全反映业绩预期,电池环节、结构件环节以及三元正极和前驱体环节被低估 [1][5] - 论据:以 2025 年 15 倍估值比较,当前盈利高于市值隐含预期的环节存在低估 [5] 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增长 - 核心观点:2026 年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增长主要驱动力是供给侧改革,新车型上市预计带来至少 80 万辆增量,可托底实现 15%的整体增长 [1][6] - 论据:今年下半年和 2026 年新上市车型将贡献销量,过往新车型销量增量通常在 150 - 170 万辆之间,保守估计 80 万辆增量也能实现增长 [6]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增长 - 核心观点:2025 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预计保持增长,2026 年整体增速预计在 16%左右,主要增长点来自欧洲 [8] - 论据:欧洲市场预计全年增长 20%,供给侧改革确定性高;美国市场整体下降 20 万辆,持保守预期;商用车市场表现超预期,预计今年增速超过 100% [8] IRA 法案影响和海外市场潜力 - 核心观点:IRA 法案为中国企业提供技术合作机会,中东、亚非拉及澳洲市场增速超 100%,即使美国市场减半且中国市场零增长,锂电行业仍能实现 16%以上托底增速 [2][9] - 论据:新的技术合作模式变化为中国企业提供机会,海外市场在数据中心等项目上表现突出 [9]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 - 核心观点: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半固态电池导入超预期,材料体系将进一步收敛,硫化物技术路线预期增强 [2][11] - 论据:半固态和凝聚态电池在消费领域导入超出市场预期,头部企业电芯容量提升至车规级水平;各企业在硫化锂生产上多处于公斤级或吨级,预计技术路线将收敛 [12][13][14] 固态电池产业链进展 - 核心观点:固态电池产业链各环节有不同进展,设备端关注干法电极工艺领域,硫化物技术路线预期增强,支撑膜和负极随产业化进程推进,电池研发进展超预期 [13] - 论据:2026 年设备端将进行中试线搭建,部分企业已获得海外订单;硫化物技术路线预期增强;支撑膜和负极作为关键材料将随整体进程推进;头部企业电芯容量提升至车规级水平 [13] 固态电池市场空间和设备需求 - 核心观点:预计到 2030 年,固态电池需求将达到 212 吉瓦时,液态电池干法电极需求将达到 70 多吉瓦时,锂电设备新增市场规模将从 2026 年的 13 亿元提升至 533 亿元,未来三到四年复合增速预计保持在 150%以上 [16][17] - 论据:全球锂电需求预计到 2030 年达到约 4 太瓦时,固态电池渗透率预计在 5%左右,液态电池短期内有 5%的市场导入 [1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6 - 2027 年整车车型周期以及今年第三季度 L3 标准草案的出台值得关注 [4] - 商用车市场(特指市道路车)表现超预期,非道路车增速尤其显著,预计今年增速将超过 100%,与头部电池企业交流显示实际数据可能高于当前预期 [8] - 固态电池产业链中,支撑膜在全固态电池量产中依赖大骨架支撑膜,新元今年预计获得吉瓦级电池订单,长阳科技产能储备可支撑约 2 - 3 吉瓦时电池需求,长期来看支撑膜是否取消取决于电解质成膜技术工艺成熟度 [14] - 固态电池的负极和集流体材料处于多路线并行状态,包括硅碳、纳米硅和金属锂,均已进入全固态电池的验证或初步验证阶段,负极技术路线收敛预计晚于硫化物,金属锂已在 EVOTEC 等领域开始应用,硅碳和纳米硅可能率先应用于动力电池领域 [15][16] - 在固态电池设备领域,推荐关注与客户导入绑定深度较强,具备干法电极、等静压和纤维化等核心设备自供能力的企业,如宏工、纳科尔、曼恩斯特、先导和先惠等 [18]
基本面逐步走强,新技术表现突出 - 锂电6月月报及最新观点解读
2025-06-26 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