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互联网电商投资框架——港股深度培训
2025-06-30 09:0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港股互联网电商行业 - 公司: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美团、亚马逊、eBay、腾讯、字节跳动、快手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电商平台盈利与指标 - 电商平台通过品牌方支付的流量费用盈利,GMV是关键指标,公式为AAC乘以ARPU [1] - 2020 - 2023年消费降级使客单价下降,平台靠复购和订单量维持ARPU值;2024年平台提升客单价实现高质量增长,618期间阿里和京东GMV增速达9% - 10% [1] - 广告变现率影响平台收入,电商广告分搜索、信息流和展示广告;一级电商靠销售价差获利,三级电商通过广告费和佣金货币化 [1] 2. 行业变现与价值链 - 港股电商变现分线下和线上供给履约,线下有货币化率、抽佣等,线上有广告、游戏等 [2] - 电商平台价值链可按消费者购买流程拆分,涉及厂商、品牌商、消费者、金融支付和物流环节 [3] 3. 市场趋势与平台策略 - 中国互联网市场接近饱和,竞争转向存量用户运营,提高用户消费频次和客单价是关键 [1] - 2024年平台减少低质量商品和优化营销策略提升客单价,国家补贴政策刺激家电、3C和家居类商品销售 [1] - 受监管和补贴政策影响,2020 - 2024年互联网公司货币化率下降,未来有望提升,目前阿里约5%,拼多多略高,京东3% - 5%,较亚马逊有提升空间 [1] 4. 各平台表现与特点 - 京东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供应链优势明显;阿里估值采用分部估值法,电商PE 8 - 12倍,云计算PS 3 - 8倍;美团深耕外卖并拓展海外;拼多多进行生态投入有望增长 [3] - 2024年京东下半年增长显著,拼多多增速下行,阿里和京东企稳回升 [23] - 京东约6亿用户,3000万Plus会员年均客单价约5万元,整体ARPU 5000元;阿里ARPU 9000元;拼多多ARPU 3000元,客单价有提升空间 [25] 5. 电商格局与发展阶段 - 中国电商格局历经起步、1.0、2.0、3.0时代,现进入直播电商和传统电商并存阶段,传统电商增速迎来拐点 [3] - 直播电商增长放缓,因流量天花板和冲动消费特征;货架电商计划性消费更具持续性 [31] 6. 其他领域发展情况 - 云计算领域,2025年AI投资推动互联网公司增长,阿里云占据市场份额,计划三年投入3800亿加强领导地位 [34] - 即时零售中,美团日单量9000万单领先,京东日单量2500万单,阿里日单量6000万单 [3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电商平台收费与数据披露 - 开设电商店铺需支付保证金、技术服务费和佣金等,各平台费用有差异 [20] - 电商平台披露数据变谨慎,减少细项数据披露,增加研究人员拆解模型难度 [18] 2. 电商购物节与新零售 - 电商购物节始于2009年双十一和2010年618,传统购物节被新兴平台取代 [26] - 新零售概念冲击传统超市行业,盒马是线上线下融合样本 [27] 3. 社区团购与品牌出海 - 社区团购业务在疫情后回调基本结束 [28] - 2023年是中国品牌出海元年,Temu、速卖通等品牌快速增长 [29] 4. 公司财报与合规成本 - 分析互联网公司财务以季度报告为核心依据,港股消费类公司披露年报和半年报,互联网公司披露季报 [37] - 美股合规成本低,港股次之,港股通信息披露和合规要求更高 [40] 5. 各公司具体情况 - 阿里巴巴采用331财年,评估关注non - GAAP EBITA和non - GAAP EBIT指标 [41] - 美团在外卖领域有护城河,加大海外扩展力度 [46] - 京东股价走势纠结,向供应链公司转型,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 [47] - 拼多多疫情后股价与其他平台相反,现进行生态投入有望增长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