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纪要涉及有色金属行业中的铜行业,未提及具体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市场驱动因素:美国 232 条款实施背景下的补库行为,使非美地区铜货源向美国转移,造成非美地区供应紧张,目前美国已从非美地区多搬运约 40 万吨铜,未来一到两个月或增加约 20 万吨[2] - 价格走势:232 条款落地后铜价可能回调,但幅度预计不大,或提供买入机会,LME 铜价第一目标位为 11,000 美元/吨,国内铜价为 81,000 - 82,000 元/吨;2026 年降息将为铜提供流动性推升,需求拐点或突破 2024 年前期高点[1][4][35] - 产量增速:2025 年全球铜矿产量增速预测为 0.6%,增量约 13 万吨;中小型矿山增速约为 2%,样本矿企指引为 0.3%;全球消费增速预计为 0.6%左右,全年铜平衡表仍显示紧缺格局[1][3][5][23] - 市场表现:在有色金属板块中,铜基本面最强劲,矿端供应受限,废铜进口因 CL 价差下降,电铜因 232 条款现货供应紧张;商品投资者倾向于增配铜,长期基金高度关注铜市场[1][6][7] - 供应跟踪与调整:建立铜矿跟踪框架,选取 17 家主要样本矿企(约占全球供应量 55%),引入 Tapir 铜矿发运数据;将全年铜矿增速和消费增速均调整为 0.6%[5] - 区域供应特点:2025 年全球铜矿供应分布逐渐多样化,非洲增量最大,俄罗斯、里海地区、北美地区有新增量;亚洲地区精炼产能预计新增约 130 万吨,但限制当地铜矿发运[16][17] - 消费影响:2025 年美国关税政策对消费增速影响预计为 0.7 个百分点;第三季度美国 CPI 可能小幅跳升;全球消费增速预计为 0.6%左右[19][20][23] - 持仓结构:LME 铜持仓结构中,商业头寸占比约 30%以上,宏观资金占比约 60% - 70%[24] - 市场平衡演变:232 关税政策落地前,非美市场供应紧张;落地后,美国成铜“孤岛”面临过剩,非美市场先极致紧缺后缓解;美国铜反向流出概率小;政策落地可能构成利空,但铜价不具备深跌条件[33][3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产量指引情况:2024 年 14 家样本矿企产量指引均值为 1,267 万吨,实际完成率达 99%;2025 年样本企业总计下调 16 万吨产量指引,磨机安装问题是主要减量来源[10] - 一季度产量情况:2025 年第一季度样本矿企实际产量完成情况占全年产量指引约 24%,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较 2024 年第一季度增长 0.3 个百分点,增长主要来自大型矿企但幅度小[10] - 矿企产量波动差异:大型矿企产量波动幅度最初大于全球总产量,后趋近全球总量波动幅度;中小型矿企在全球铜矿增量中作用增大,对利润更敏感[11][13][14] - 品位下降影响:自 1991 年至今,全球铜矿品位累计下降 0.6 个百分点,导致产能利用率降低,相同资本开支效益降低[12] - 铜价与通胀背离原因:通胀预期未充分计价矿端问题,矿端紧缺使铜价弹性更大[15] - 中国铜供应情况:2025 年前五个月中国铜元素供应累计增速达 9%,国内铜精矿放量增速约 15%,进口铜精矿增速约 7%,但高速增长难以持续[17][18] - 美国关税相关情况:2025 年 4 月底美国关税收入翻倍增长,5、6 月明显跳升;关税政策对消费端影响通过库存消化周期和关税承担方转移压力传导[21][22] - 基金持仓情况:2025 年基金净多头在经济预期修复过程中增仓相对有限,市场对经济前景持相对乐观态度;第三季度经济预期继续修复空间有限[25][26] - 铜价反弹驱动:当前铜价反弹主要由需求端修复驱动,盘面对于电铜和矿端紧缺的计价尚不充分[28] - 美国铜进口情况:2025 年美国电铜进口量新增约 38 - 39 万吨,从智利进口量仍处高位;未来美国铜品进口数量可通过 COMEX 和 LME 价差领先预测[30][31][32] - 库存与需求情况:2025 年上半年美国多囤积 40 万吨铜;232 关税政策落地后美国铜库存预计保持较高水平,优先消化现有库存,再考虑海外进口;美国铜需求占全球总需求约 6% - 7%;美国拉货行为或挤压下游需求,铜价回调后需求有望恢复[37][38][39][40][41] - 铜价回调幅度原因:下游行业对铜价接受度逐渐提高,不具备定价权[42] - 国内消费不佳原因:上半年中国铜库存置换货源使表观消费量虚高,且需求存在透支[43] - 宏观经济对铜价影响:除非经济大幅回落,宏观基金通常不主动建立铜空头头寸,当前市场参与者倾向降低仓位或跨期套利,铜价下行压力相对较小[44]
有色铜Q3观点更新:基于样本矿企产量指引的平衡表调整
2025-06-30 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