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 光伏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光伏板块上涨原因:政策预期变化,人民日报发文使部分资金从不信任转变为相信政策长期效果,推动股价上涨[1][2] - 行业面临困境:外部因素扰动、国内需求偏弱、地方保护主义及地方政府机关错位,导致内卷和产业链整体盈利能力受损[1][3][4] - 产能兼并重组措施:头部光伏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收购尾部企业产能,负债银行展期,净资产由头部企业和金融机构收购,运营成本转嫁给终端客户,预计2025年八九月份出台政策,2026年初执行[1][5][9] - 近期行业基本面变化:7月组件排产预计持平或略降,国内需求有缺口,供给端多晶硅复产增加,三季度或面临库存压力,现货价格有下探风险[1][10] - 硅料库存应对措施:行业需联合减产去库,西南水电电价下降、技改降低成本,工业硅价格企稳促使抄底,地方政府GDP考核压力导致非竞争力产能复产[1][11][12] - 短期内价格和基本面走势:现货端有压力,价格下跌空间有限,预计2025年底行业基本面见底,2026年地方政府对制造业诉求或减弱[13] - 政策对产业影响:央地博弈致政策执行不到位,中央将协调各方利益,引导复产合理化,关注2025年八九月份方案落地及2026年初执行情况[14] - 值得关注的标的:硅料环节龙头企业如通威、大全等,新技术方向如BC技术的爱旭与隆基等,光伏玻璃领域福莱特和信义,硅料价格回升至6万元/吨时头部企业利润弹性大[1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硅料环节产能情况:整个行业有300万吨产能,前六家公司占200万吨,其余100万吨需被收购,对应资金800 - 1000亿元,银行借款约600 - 700亿元,净资产约300亿元[9] - 组件排产数据:6月全球组件排产53GW,中国国内50GW;7月全球预计50 - 53GW,中国国内45GW左右[10] - 多晶硅复产情况:7 - 9月复产确定性较高的有四川12万吨、新疆10万吨等,总体三季度供给上升[10] - 不同情景下10月底库存测算:假设7 - 10月平均每月8、10、12、14万吨生产,对应库存分别为34、42、50和58万吨[10] - 硅料成本数据:最具竞争力企业协鑫和通威现金成本分别约27,000元和25,000元(不含税),含税约30,005元[13]
看好反内卷政策下光伏中长期利润中枢修复 - 光伏硅料大会见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