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主可控:看好国产制造链投资机会
2025-07-02 09:2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半导体行业 - 公司:中芯国际、鼎龙、安吉、沐曦、摩尔线程、英伟达、华大九天、字节跳动、寒武纪、韦尔、中微、北方华创、台积电、三星、英特尔、中兴、华宏、金直达、华丰测控、长鑫存储、雅克、江丰电子、安集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半导体设备禁令和材料出口管制影响 - 观点:半导体设备禁令实际影响有限,材料出口管制虽有风险但替代方案可行 [1][2] - 论据:自2020年底中芯国际进入实体清单,相关制裁多次发生;WFE明年实际增速或不及预期;全球材料供给侧日本企业主导,美国份额仅10%左右,可从其他国家采购替代材料 [2] 2. 国内半导体材料领域发展 - 观点:国内半导体材料领域进展显著,国产替代进程总体顺利 [3] - 论据:鼎龙在抛光垫、安吉在抛光液领域实现一定进口替代,3D NAND等细分市场国产化率达50%以上;头部公司潜在动能包括资本开支、产能稼动率、国产替代及品类扩张,当前国产替代及品类扩张是关键驱动力 [3] 3. AI市场及相关领域发展 - 观点:一季度AI市场需求未达预期,下半年大模型架构迭代,相关领域有发展机遇 [1][6][7] - 论据:一季度单日tokens数量和MAU等指标未如预期增长,H20被禁后国内算力卡订单转移不明显;下半年大模型架构或发布O3版本,PCB和ASIC领域有发展,沐曦和摩尔线程将科创板申报 [1][6][7] 4. 自主可控技术趋势 - 观点:自主可控是长期趋势 [8] - 论据:4月初对等关税实施后中美硬科技底层对抗难回暖,7月底至8月初232措施落地,上海某晶圆厂先进制程突破,预计2025年底高端手机芯片发布 [8][9] 5. 二季度半导体板块业绩及展望 - 观点:二季度芯片设计公司业绩高增长,制造方面中芯国际受一次性问题影响,下半年需求有分化 [1][11][12][13] - 论据:二季度数字芯片收入环比增长超20%,模拟芯片双位数增长;中芯国际二季度指引与同行相反;下半年AI算力需求无忧,工业和汽车领域表现不错,消费电子有砍单风险 [1][11][12][13] 6. 下半年终端厂商新机发布影响 - 观点:下半年终端厂商新机发布将提振销量,模拟和功率平台价格或上涨,国内代工厂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1][14] - 论据:新机发布预计带动整体市场,模拟和功率平台产品价格涨幅个位数到10%,第三季度财报将体现,国内代工厂报表优化、ROE提升 [1][14] 7. 国内外代工厂技术节点和扩产进展 - 观点:台积电和三星推进2纳米量产,中芯国际下一代节点与海外差距约四年,2025年国内制造厂扩产幅度低于2024年 [1][15] - 论据:台积电和三星2025年推进2纳米量产,英特尔年底实现18A量产;中兴下一代节点量产与海外主流代工厂约四年差距;2025年中兴和华宏资本开支强度降低 [1][15] 8. 先进制程领域国内制造厂发展 - 观点:2025年国内制造厂在先进节点资本开支积极,下半年或有收入增量,第三季度有望盈利修复 [17] - 论据:中芯国际及其他二梯队厂积极投入,产能释放、良率提升带动订单落地,部分平台带动12寸晶圆涨价,折旧压力减缓,厂商降本增效 [17] 9. 封测环节发展前景 - 观点:封测环节与制造端一致,先进封装是主要增长点,国内先进封装处于技术准备阶段 [18] - 论据:部分领域结构性景气,受海外IDM加单带动;主要增长点在2.5D、3D封装及UHD高密度Fan - Out等;2025年国内处于技术准备阶段,产能释放将支持业绩 [18] 10. 国内外后道设备市场趋势 - 观点:受益于先进封装扩产,后道设备需求增长,国产化率较高,关注金直达和华丰测控 [19] - 论据:全球及国内先进封装扩产带动需求,未来放量将迎来CAPEX增长与国产化率提升双重利好,金直达和华丰测控有领先优势 [19] 11. 自主可控主题对设备与材料行业影响 - 观点:自主可控主题推动设备与材料行业发展,促进企业提高竞争力 [20] - 论据:2025年CAPEX预期调整,DRAM等客户对国产需求旺盛,企业加大投入应对竞争压力 [20] 12. 国产半导体设备发展 - 观点:国产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存在分化,长期将阶梯式增长 [23][24] - 论据:去胶、清洗等环节国产化率高,刻蚀、薄膜等需突破,光刻领域极低;2025年北方华创预计新签订单约480亿元,中微公司同比增长约30%;未来新增CAPEX更多投入国产设备,关键技术突破后国产化率将迅速上升 [23][24] 13. 设备板块长期前景 - 观点:设备板块长期看好,值得配置 [26] - 论据:业绩兑现度稳健,有核心技术突破和产能落地等利好催化因素,推荐北方华创等龙头公司 [26] 14. 出口管制对材料端影响 - 观点:出口管制升级,加速材料国产化进程 [27] - 论据:美国在气体、研磨液等环节占重要份额,光刻胶日本占30% - 40%市场;材料种类多难界定,全面限制困难 [27] 15. 国产化进展 - 观点:光刻胶、抛光垫和抛光液、板材等环节国产化率逐步提升 [28][29] - 论据:光刻胶国产化率低,局限于机械R线等领域;抛光垫和抛光液国产化率约30%,部分公司向先进制程导入产品;板材国产化率约三成;2025年安吉、鼎龙等公司将有显著进展 [28][2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约1100亿美元,中国市场占近500亿美元,国产化率基本维持在20%左右 [21] 2. 今年逻辑敞口大的公司新签确定性较好,存储类公司不确定性较大,中微和北方华创这种平台型公司波动较小 [11] 3. 下半年智驾加速,小米、比亚迪等车型推动支架价格下降,海外IDM增加对国内制造产业链转单 [12][13] 4. 华宏在白总上任后推动降本增效,中兴因一次性事件导致的ASP下降将在第三季度开始修复 [14] 5. 芯片集成2024年为折旧高峰期,2025年后逐步减弱 [16] 6. 光刻机及其配套零部件是最卡脖子环节,未来有利好进展但重大突破仍需时日,订单和收入已现增长迹象 [30] 7. 二季度和三季度代工厂产能相对紧张,下游设计公司需求增长,华虹出现涨价现象,更多代工厂加强对国产设备验证意愿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