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军工行情当下如何参与?
2025-07-03 23:2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军工行业、上海科技板块 - 公司:中信国防军工指数公司、中国电信、精品特装、内蒙一机、建设工业、航天彩虹、中航电子、中国海防、中国海迅、712所、海格通信、上海瀚讯、北斗星通、理工导航、北方导航、金天钛业、西部材料、宝钛股份、麦家新材、广新材料、湘电股份、王子新材、吉士股份、长盈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军工行业表现及驱动因素 - 表现:今年以来表现强劲,年初至今军工指数涨幅达11%,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位列第四;5月初至今涨幅16%,排名第二 [2] - 驱动因素:国内政策周期与海外地缘政治共振、国内安全需求上升、国际军贸地位提升,我国武器装备领先优势逐渐显现 [2] 军工行业各层面表现 - 宏观层面:中国军费开支保持个位数增长,占GDP比重有提升空间;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之年,订单集中交付推动内需改善;地缘冲突加剧全球安全需求 [1][3][4] - 中观层面:景气度持续改善,从上游元器件、军工电子到兵装和航空装备均处于爬坡或底部回升状态,如台股MLCC龙头营收同比增速回升,海绵钛价格同比降幅收窄 [1][4] - 微观层面:部分细分行业进入补库阶段,航空装备和军工电子订单显著回升,产能加速出清迹象明显,现金流压力公司占比见顶回落及资本开支强度指标下降 [1][4] 筹码和催化剂影响 - 筹码:一季度公募基金持仓降至3.2%左右,配置系数回落至2016年以来中枢附近,超低配情况明显,不拥挤 [5] - 催化剂:春节前六代机发布、印巴冲突、伊以局部战争等事件对行情产生积极影响,下半年还有阅兵及航展等催化剂,资金面有明显净流入,融资和ETF大量流入成先行指标 [5] 军工行情阶段及投资建议 - 行情阶段:可能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阶段 [7] - 投资建议:沿着景气度和性价比挖掘低位且基本面改善持续性的品种,从上游军工电子、新材料,到中游配套,再到下游主机厂等装备布局 [6][7] 历史担忧及解决情况 - 担忧:盈利能力差、市场空间有限、政策不可预期性 [8] - 解决情况:随着行业发展与政策明朗,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9] 行业发展情况及驱动因素 - 发展情况:2019 - 2021年被视为成长板块,2022 - 2023年维持高位 [10] - 驱动因素:2015 - 2017年军改完成后,2018年开始批量订单逐步放量 [10] 行业情绪和变化 - 情绪:2022下半年到2024年底悲观,2024年11月开始散点复苏,2025年2月有明显变化 [11] - 变化:领导人宣布十四五任务完成,外交部、国防部行动释放积极信号,2025年一季度订单增加 [11] 收入和利润情况 - 收入:收入拐点已确认,不用担心 [12] - 利润:订单增加提升产能利用率,带来毛利率提升;军品价格体系可能变化;订单回款冲回减值 [12] 军费投入及影响 - 投入:未来军费投入持续稳健,若未来每年增长7%,到2050年中国总军费将达美国的70% [13] - 影响:助力建成全球一流军队 [13] 军贸发展方向 - 欧洲加大资本开支:北约国家提高军事支出比例,部分上游军民两用产能在国内 [14] - 先进装备和体系突破:如印巴战争中展示的核心装备 [14] 无人装备发展情况 - 发展进展:涵盖天基、空基、陆基、海基多个领域,无人机应用最成熟 [15] - 应用变化:2020 - 2022年从用于斩首、反恐到参与正规战争,俄乌冲突中大量使用中小型无人机 [22][23] - 地面和海洋领域:地面装备处于探索阶段,海洋领域无人艇发挥作用,无人潜航器成发展重点 [24] 军工AI应用及投资机会 - 应用场景:自主武器系统、有人与无人协同作战 [25] - 投资机会:无人平台和智能化支撑模块,涉及多家公司 [25][26] 上海科技板块情况 - 发展情况: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通常当年至少有两波以上行情,注重科技和安全属性 [26] - 细分领域:无人潜航器、水下声纳装备、海工船舶涂料、电磁发射方向等 [27][29][30] - 投资建议:从长期投资角度看待 [30] 钛金属应用前景 - 前景:在深海业务中应用前景广阔,今年至少翻倍甚至三倍以上同比增速,UUV装备放量带来机遇 [31]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年中信国防军工指数公司营收规模约4191亿元,利润规模约152亿元,2023年利润规模为277亿元 [8] - 过去十年国防经费增长率约7.3%,从2016年的9540多亿增长到2025年的17800多亿,占GDP比例在1.2% - 1.3%之间 [8] - 2023 - 2024年全球军贸约6000亿美金,若占据20%,将达1200 - 1300亿美金 [18] - 2023年起,乌克兰每月损失约1万架军用和商用无人机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