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由互联网1994-2024历史回溯,判断AI与互联网的异、同
2025-07-03 23:2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AI、互联网、影视、软件、游戏、传媒 公司:乐视、网易、百度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AI与互联网发展对比 - 相似点:AI目前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类似互联网早期 [1][2][4][12] - 不同点:互联网由海外资本助力,AI由本土力量和国资推动;互联网城市排序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和杭州,大模型公司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杭州,广州较少涉及,深圳关注硬科技领域 [4] 2. AI应用进展及未来应用 - 进展: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运营商角色不明确,牌照发放方式待明确 [2] - 未来应用:有望重塑影视行业,如短视频内容制作和剧情化短视频;游戏公司可利用AI制作短剧等内容;各行各业探索利用AI进行摧毁与重建 [2] 3. 新创业潮可能性 - 可能性:若2025 - 2026年迎来牛市,可能催生新创业潮,类似1998年牛市催生创业潮 [5] - 关键要素:当年的海归、海外资本等要素是否到位决定新创业潮规模和质量 [5] 4. AI时代软件业发展 - 重要领域:可能出现类似自动驾驶FSD的重要领域 [6] - 关键因素:把握用户需求和商业意识,产品经理角色转变很关键 [7] 5. 资本运作与业务发展 - 关系:资本运作成功与业务顺利发展是两码事,乐视事件可能重演 [8] 6. AI产业突破 - 借鉴经验:可借鉴2000年移动梦网经验,需政策或外部力量推动 [3][9] - 产品差异:AI产品内核倾向于去交互化,与互联网产品逻辑不同,传统互联网方法效果不显著 [3][9][11] 7. AI时代推广模式 - 模式:可能仍需重视推广模式,尤其是agent或垂类硬件 [10] 8. 生成式AI发展阶段及变化 - 阶段: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相当于PC互联网门户网站时期 [12] - 变化:未来经历业务模式成型、变现方式成型阶段,然后抢用户,出现内容形态创新及竞争大战 [12] 9. AI业务模式及变现方式 - 业务模式:国内可能有“小B大C”模式,利用AI处理逆人性工作 [15] - 变现方式:海外依赖广告和付费订阅,国内有四大变现模式,国内可能收敛成以订阅或付费为主并辅以广告的模式 [16] 10. AI技术与经济环境适配 - 适配方式:全球经济降本收缩,AI替代基础工种和岗位,重塑行业价值链,如影视行业 [17][19] 11. AI时代内容产业发展趋势 - 趋势:内容生产门槛和壁垒提高,评价标准从流量至上变为邀请至上、权限为王 [18] 12. AI对影视行业影响 - 影响:重塑制作和分发环节,使演员回归本源,推动行业繁荣,2026年春节前后短剧市场在二级市场体现,传媒板块持仓占比预计从一点提升到三点左右 [17][19][2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01年各大公司在生存压力下探索新业务留下网易点卡交易系统等副产品,当前模型公司探索有望产生新副产品 [9] - 互联网时代内容运营强调产品加渠道策略,对公司内部治理和管理要求高 [10] - 海外市场可能学习中国互联网时代的转移支付模式,从付费转向“羊毛出在猪身上”的模式相对容易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