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反内卷政策解读:行业视角之水泥
2025-07-08 00:32

纪要涉及的行业 水泥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行业现状 - 产能严重过剩,2024 年产能利用率仅 53%,远低于非金属矿业平均水平,销量同比至少下降 10%,2025 年 1 - 5 月情况更严峻,价格战致盈利能力下滑[1][2] - 区域发展不平衡,华北、东北、西南等地区开窑率降至 30%以下,新疆等地需求减弱[1][2] - 有效需求不足,面临突出结构性矛盾[1][2] - 企业应对措施及效果 - 主要采取错峰生产、控产量应对内卷,全国接受度较高,各地形成多个区域协调组织推动,但部分企业为追求规模和份额不执行,破坏行业生态[1][4] - 因供需矛盾加剧、价格下降,未来需更大力度、更具刚性自律手段控制总量、稳价提价[4][5] - 未来价格及政策展望 - 价格受供需矛盾和需求下滑影响,需加强精准错峰限产和合规限产稳定价格[5] - 下一轮或出台更严格自律措施,通过政府或行业提升处罚手段巩固控产效果[6] - 企业对反内卷政策接受度差异 - 区域性企业接受度高,如葛洲坝公司及西藏、新疆等地区企业积极响应[7] - 全国性布局企业在控价能力强区域更积极,利用运输和市场需求巩固错峰成果并争取政策支持[7] - 部分产能发挥不足或用替代燃料企业倾向产能双控,龙头企业逐渐接受错峰生产[7] - 国家层面举措及影响 -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遏制低价竞争,提升产品质量,市场监管总局加大抽查淘汰低水平粉磨站[1][8] - 受反垄断法限制,需更高层次文件支持行业自律机制[1][8] - 经济形势影响 - 2024 年居民消费涨幅未达预期,2025 年 1 - 5 月同比下降 0.1%,前五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降 1.1%,央企降 9.1%[9] - 中央财经会议强调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提升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稳定,重视反内卷政策[3][9] - 政策环境和市场状况 - 面临需求不足、价格下降和短期因素波动挑战,主管部门或出台大规模政策,如限产、减产、稳价和保价[10] - 大型企业优化物流和供应链降本增效,即使价格降 10 元/吨仍有望提升利润[10] - 淘汰落后产能 - 标准依据《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21 年版(2023 年修订),考虑区域集中度及效率[10] - 地方政府执行中因小型企业就业贡献等问题,可能不愿关闭[10] - 行业发展周期及前景 - 2017 - 2021 年超级景气,现供需变化竞争加剧,大型集团错峰生产维护市场稳定[11] - 政策明确、落实限产措施后市场将趋稳,大型集团主导控产稳价[11] - 资金链及解决方案 - 面临资金链紧张问题,国资背景大型企业经营性现金流阶段性负值[12] - 需优化成本结构、提高效率、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提高区域集中度[12] - 反垄断审查影响 - 维护公平竞争重要,但需兼顾实际,部分地区突破审查量减价增实现稳定发展[13] - 需完善法规平衡反垄断要求与经营需求[14] - 兼并重组挑战 - 面临企业内部磨合、高层决策落实、市场化转型问题,需平衡生产运营和营销[15] - 区域性企业采取反内卷措施保持基本盘[15] - 去产能基金情况 - 自 2016 年以来未能有效推进,因国企审查、上市公司协议难通过、地方政府履约问题及资金不足[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国家统计局以季度统计水泥等重要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影响 PPI 和 CPI 联动[10] - 煤炭和矿产资源价格下降,大型企业优化物流和供应链,与海螺运费差距缩小[10] - 7 月初水泥价格预期好于 5 - 6 月,与 1 - 4 月持平,单线企业谋划出售指标或剥离资产[17] - 粉磨站较多倒闭或重组,中小型涂料企业现金流稳定,水泥资产有需求可保现金流,无需求可停产保供[18] - 短期内若无更多中小企业退出,行业竞争格局难彻底扭转,供给端韧性强,格局变化有限[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