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房地产行业 - 公司:华润、龙湖、新城、融创、万科、滨江、金茂、万象、绿城服务、贝壳、链家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市场现状 - 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下半段,全国住宅销售额和销售面积降约 50%,百强房企销售额降 70%,开工量减 70%,房价从高点跌幅 34%-35%,但降幅收窄,新房和二手房价格仍高,实际房贷利率居高不下[1][2] - 城市间市场表现分化,多数城市难回 2017 年水平,核心城市豪宅市场好,新房库存去化周期长,高净值客群需求旺[1][5] - 商业物业经济整体承压,优质商企如华润、龙湖、新城等同比增长,有自持店和第三方外拓轻资产,股息率 5%-7%[1][6] - 物业管理业务具红利价值,市值超 21 亿港元的物业公司 15 家,平均股息率 6.2%,部分公司预计双位数增长,但有物业费降价和收缴率问题[1][7][8] - 二手房市场渐成主导,去年占新房加二手房总成交量 46%,核心城市比例更高,贝壳二手房市场占有率 32%,新房 12%,佣金率下降但链家佣金有所修复[1][10] 未来趋势 - 未来市场继续承压但降幅收窄,预计全年商品房成交量和面积降为个位数,销售额接近 8 万亿元,开工和竣工受去年拿地强度影响,需政策催化[1][3] - 2030 年城镇化率达 72%,对应约 7 亿平方米新开工面积,市场向存量转化[3][12] - 中国住房总量趋于饱和,家庭户增速放缓,套户比接近 1.1,房价长期走势由货币供应和人均 GDP 决定,核心城市超核心地块有长期价值[3][13][14] 企业应对与关注公司 - 企业应采取断舍离策略,卖掉资产降杠杆、加快周转,向多元化业务转型[17] - 值得关注的公司有优质基本面的华润、滨江、金茂等,具弹性的新城、龙湖,困境反转型的融创,优质商业地产公司如华润内资及港资物业,以及贝壳等[18]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今年前五个月 300 张图的一创金增长 28%,但面积下降 4%[4] - 长三角地区物业费压力和收缴情况相对较低,三四线城市及居民收入低、经济承压地区压力更大[9] - 参考日本和美国经验,房价筑底后会出现 EPS 和估值的双击,泡沫破裂后板块或龙头企业股价在基本面筑底前更偏向交易性质[15] - 中国房地产市场未真正稳住,部分规模小但加大拿地获优质土储的企业减值压力小,有优质商业资产重估的企业表现较强[16]
周期未满,结构至上——地产行业2025年度中期投资策略
2025-07-11 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