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态电池0-1快速发展,产业化初期设备商优先受益
2025-07-11 09:1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固态电池行业 - 公司:宁德时代、比亚迪、辉能科技、丰田、本田、三星 SDI、LG、SK、Factorial、QuantumScape、Solid Power、上汽、广汽埃安、一汽、吉利、先导智能、银河、曼斯特、纳克诺尔、联赢激光、华雅、利元亨、先惠、宏工、Cutest、包头科发、金山源、青岩电子、四川新能源、海西通讯、冠宏智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固态电池优势及发展趋势: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达 400 - 500Wh/kg,远高于传统液态锂电池的 200 - 300Wh/kg,且在安全性、低温性能方面表现更优,是未来产业发展的确定趋势。半固态电池已初步应用于高端消费电子领域,动力和储能领域主要采用半固态技术规模化应用,全固态电池预计 2027 年左右小批量应用于汽车,储能领域商业化应用或需等到 2030 年左右[1][4][5][6]。 -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包括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和卤化物四类。硫化物因优异的界面接触和电导率被认为是未来主流技术路线,氧化物适用于半固态方案,聚合物因工作温度限制不适用于车辆,卤化物多用于研发阶段[1][7]。 - 固态电池正负极材料发展趋势:负极材料从硅碳负极配合预锂化技术向高容量硅碳或金属锂负极演进,最终目标是直接使用金属锂负极;正极材料从高镍三元逐步发展到超高镍或镍锰酸锂,最终目标是超高镍正极材料[1][8]。 - 国内外产业进展:国内工信部拨款 60 亿支持固态电池重大研发专项,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参与,计划 2027 年实现小规模量产;海外丰田、本田、三星 SDI、LG 等企业积极布局,欧美初创公司计划在 2027 - 2030 年间实现商业化[1][2][9]。 - 固态电池与液态电池区别:本质区别在于电解质形态,全固态电池完全采用固体电解质,不再需要隔膜,导致材料体系和设备体系发生显著变化[3]。 - 设备制造业受益情况:固态电池产业化初期,设备制造业将率先受益。目前单机瓦时设备投资额较高,约 4 - 5 亿元,大规模量产后预计降至 2 - 3 亿元。全固态电池需要更多新增设备,尤其是在前道干法和湿法工艺上[4][1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固态电池制作工艺及设备:介绍了干法与湿法制作正负极片、固态电解质膜成膜工艺、转印设备作用、全固态锂离子叠片技术特点、等静压设备提升电池性能原理等,以及干法涂布静电喷涂方式、Maxwell 纤维化干法电极技术原理[13][15][17][18][19][20][21][22]。 - 国内外相关企业情况:列举了瑞典 Cutest 公司及国内先导智能、银河、曼斯特等多家企业在固态电池设备领域的表现及合作情况,包括各企业专注的设备环节、研发成果及客户合作项目等[24][25]。 - 固态电池发展阶段及公司布局:目前处于产业化早期阶段,设备公司积极探索中试可能性,与下游客户送样、打样,调试工艺和优化参数,中试线客户关系突破对公司未来发展至关重要[26]。 - 钢壳封装影响:固态电池因软包外壳较脆需钢壳封装,防止加热加压时膨胀,但钢材硬度高只能拼接,增加焊接需求,使激光焊接设备需求增长[27]。 - 公司研发投入及客户进展突破:先导智能、银河、曼斯特等多家公司在研发投入及客户进展方面有不同突破,处于 0 到 1 阶段,通过优化方案争取市场份额,为大规模扩产奠定基础[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