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电商、外卖、云计算、即时零售 - 公司:阿里巴巴、美团、京东 核心观点和论据 阿里巴巴 - 客户管理收入(CMR):2025 年第二季度预计同比增长 10%-11%至 710 亿元,全年有望高个位数增长,主要因平台提升 take rate 时需保证商家投入产出比合理,且闪购和外卖业务前期投入增加[1][5]。 - 外卖业务:二季度单量预计超 8000 万,单均亏损约 4 元,总亏损增量 80 - 100 亿元;三季度补贴可能翻倍至 160 - 200 亿元,四季度预计维持 100 亿元左右,剩余延续至 2026 年常态化补贴;有望通过策略性补贴保持市场份额,逐步实现盈亏平衡或小幅盈利[1][6]。 - GMV 与经调整 EBITDA:预计全年 GMV 增速为低到中个位数,与市场一致;CMR 同比小幅上涨,高个位数增长;经调整 EBITDA 与去年持平或略增[1][7]。 - 云业务:2025 年第二季度收入预计约 320 亿元,同比增长 20%,受益于 AI 发展和春节假期延后确认收入;利润率预计保持稳定,未来一两年内可能维持在高个位数,受国内大模型竞争影响;长期发展潜力大,新兴场景需求增加,通义千问平台将发挥重要作用[1][8][9]。 - 618 大促表现:淘天旗下天猫去除退货后 GMV 增长 10%,预计二季度淘天 GMV 同比增速 5% - 6%,与市场整体步调一致[3]。 美团 - 二季度外卖业务:单量环比增长约 10%,收入增速 4 - 5%,因补贴计入收入抵减;每单利润约 1 元,外卖经营利润同比下降约 30%[4][14]。 - 三季度外卖业务:面临更大竞争压力,每单利润降至几分钱或几毛钱,总体经营利润可能下滑 60%左右至 35 亿元,因饿了么和淘宝闪购大规模补贴[4][16]。 - 其他业务:到店业务发展稳定,二季度增速约为 hytings(原文数据不清),利润率维持在 35%左右;新业务收缩核心新业务 Meet 亏损区域,预算再分配支持关键领域[17]。 - 全年业绩:收入预计增长 16%,经营利润同比下降 20%以上,经调整净利润 320 亿元,同比下降 25%[17]。 - 估值:极限施压下,外卖业务估值 10 倍,到店业务 15 倍,整体估值底部可能在 110 附近,有一定安全边际[18]。 京东 - 二季度业务表现:GMV 预计同比增长 15% - 20%,收入端类似增长,家电 3C 销售增速约 15%;外卖业务 6 月峰值达 2500 万单,单均亏损超 10 元,预计二季度净利润下降至 35 - 40 亿左右[4][21]。 - 外卖业务策略:集中于获客和客户培育,采取稳健补贴策略,如错峰补贴和平稳补贴;全年预计投入约 300 亿人民币,利润端预估为 300 - 350 亿人民币[23]。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外卖与电商协同效应:当前新客下单电商效率低,各平台处于抢客阶段,未进行精细化转化引流;未来重点放在转化阶段后,可能提高转化率[24]。 - 红包大战影响:短期内提升用户活跃度和交易总额、用户留存率,长期增长潜力需观察;当前阿里、京东、美团估值长期被压制,竞争格局明朗时有提升空间[25]。 - 电商领域竞争态势:阿里营收和利润占优,京东发力物流和即时配送,美团在即时零售市场抢占或维持份额;未来财报跟踪和 AI 技术应用进展影响公司估值[26]。
阿里、美团、京东:业绩基本面解读&竞争近况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