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公司 瀚蓝环境、汉缆公司、粤丰环保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瀚蓝环境业绩表现 - 2025 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 9.67 亿元,同比增长 9%;剔除一次性收益,同比增速 27.71%;剔除一次性因素后,内生业务增长 15.5%,高于 Q1 的 10%[3] - 2024 年第二季度确认山东济宁项目 43 个月电费收入使去年同期利润增约 1.17 亿元,2025 年仅确认三个月正常收入;2025 年 5 月底完成岳峰环保私有化并表,新增经营性利润约 5000 万元;江西燃气业务追回业绩补偿款影响利润约 4000 万元[3] 主要业务板块发展情况 - 固废处理:2014 年并购创冠中国进入快车道,处理量从 3000 吨增至 14000 多吨;2019 年收购生运环保和国元环境扩展能力;2024 - 2025 年私有化粤丰环保;2014 - 2023 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为 29%和 20%;2023 年营收略降但归母净利润增 24.7%,因垃圾焚烧发电资本开支下行致建设收入减少,长期影响将减弱[2][4][6] - 燃气业务:1994 年成立子公司,通过股权收购拓展至江西,供气量稳定在 10 亿方左右;2023 年扭亏为盈,得益于顺价调整修复盈利能力;预计 2025 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约 1.17 亿元,全年约 2 亿元[2][7][19] - 水务业务:1995 年通过资产置换转向自来水生产等公用事业,拥有完整产业链,覆盖南海区所有街镇,提供全产业链服务;供排水业务相对稳定,2015 年供水方式改为直收使售水量略有提升,漏损率下降带动售水量增长,2021 年以来供水产能 150 万吨无显著增长[2][8][21] 未来发展重点 - 推进垃圾焚烧发电精细化管理,探索垃圾焚烧与供热结合提升利润率 - 优化燃气与固废处理等核心板块,加强全国布局与整合,关注新兴市场机会[2][9] 固废业务相关情况 - 在手订单或产能约 3.6 万吨,3.1 万吨已投运;2024 年新增 800 吨产能,2025 年 Q1 新增 650 吨;在建和未建项目分别为 750 吨和 3750 吨;在建 750 吨对应总投资不超 5 亿元[2][12] - 2018 - 2023 年垃圾焚烧发电量复合增长率约 20.3%,2023 年全国垃圾焚烧发电量 1256 万吨,预计 2024 年略增至 1279 万吨;单位垃圾上网电量和发电量均提升,上网电量达 326 度/吨[14] - 预计 2025 年底供热体量从 140 多万吨增至 200 万吨,新增 50 多万吨供热,一吨蒸汽从发电转供热可带来每吨 50 - 80 元收入增幅[4][15] 公司其他情况 - 2014 年并购垃圾发电项目影响毛利率,2014 - 2016 年毛利率上升,2021 年因会计确认和天然气价格上涨下降,2023 年顺价完成后恢复[10] - 管理层业绩和并购表现出色,由南海区国资委实际控制,采用职业经理人模式,较早实施市场化股权激励机制[11] - 2024 年产能利用率 112%,位居行业第二,全行业产能利用率 70% - 80%,上市公司大多在 90%以上[17] - 2024 年底开始调整南海区环卫服务作业强度,改善现金流,2025 年 Q2 增速未受明显影响,稳定固废处理业务[18] - 燃气业务 2021 - 2022 年受俄乌冲突影响毛利率下降,2023 年顺价后回升;响应号召建设餐厨垃圾制氢项目,预计年收入超 5000 万元[19][20] - 供排水业务单价可能提升,如佛山跟进广州提价,将提高每股收益;污水处理项目无新增建设计划[21] - 2024 年 7 月宣布私有化粤丰环保,2025 年 6 月完成,总并购规模接近 120 亿港币,过程控制良好[22] - 净利润率 2020 - 2022 年下降,2023 年恢复,2025 年 Q1 进一步提升;费用率波动小,负债率因并表岳峰升至 71%,预计未来回落[28][29] - 过去两年回笼大量应收账款,2024 年回笼 24 亿元;现金流状况改善,筹资活动现金流因并购岳峰今年提升,未来变化不大;投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出缩窄[30] - 分红比例自 2022 年不断提高,未来几年将继续提高,承诺每股股息增速不低于 10%,今年股息率约 3.8%[31] 粤丰环保相关情况 - 成立于 2003 年,从东莞扩展至全国,2014 年在港交所上市,拓展产业链;截至 2024 年底,已投运产能 4.37 万吨,在建和规划规模接近 1 万吨,总规模约 5 万吨[23] - 股权结构:原实际控制人家族持有 6.3%股权,瀚蓝环境和约 50%,高质量发展基金持有 40%多[24] - 项目质量:吨垃圾上网电量 330 度高于瀚蓝环境,产能利用率 110%左右,常用电力比例 14%低于行业平均[25] - 财务表现:2024 年营业收入 42 亿港币,同比增长 4.3%;净利润 9.24 亿港币,垃圾焚烧发电业务毛利增长 4.7%,占比 83%[25] - 行业地位:私有化后与瀚蓝合并体量接近 8 万吨,有望成行业第二;55%产能集中在广东省,垃圾处理单价高[26] - 收购对价:瀚蓝以 115 亿港币收购 100%股权,对应 2024 年利润估值超 10 倍,因会计确认、利润挖潜和供热业务预期,收购合理[27] 未来业绩增长预期 未来两到三年业绩增长来自供热端、自来水业务单价提升;资本开支下行改善现金流,提高分红比例;谨慎布局海外项目[32] 环保行业投资机会 环保行业垃圾焚烧发电、固废处理及水务板块投资收益趋势明显,高分红比例公司估值中枢提升;看好相关企业稳定增长,获险资青睐;推荐关注瀚蓝环境等企业[3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汉缆公司问题可能为口误,实际指瀚蓝环境 - 上市公司在项目和订单获取方面表现优异,所在城市层级较高,不存在“抢垃圾”问题[17] - 南海区供水收入体量约 10 亿元,如单价提升 30%,每年新增收入约 3 亿元[21]
瀚蓝环境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