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更新”如何解读?
2025-07-15 09:58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房地产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市场现状 - 2025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整体表现不佳,变革力度不及预期,全国普遍存在超用地指标问题,土地出让困难,市场低迷,北京、上海略有扩张,深圳同比下降64%[1][12] - 专项债挪用现象依然严重,40%-50%资金被挪用,基建项目落地率偏低[1][3] - 城市更新项目进展不平衡,上海资金充裕推进较快,但全国范围内落地普遍不佳,低效用地更新和全域综合土地整治受限于地方政府启动资金不足,棚改项目效果不如预期[1][6][7][8] - 城市微更新和平急两用工程虽有国家资助和政策性贷款支持,但实际用途有限,建设银行6,000亿贷款中仅300 - 400亿用于此,基础设施补强效果待观察[1][9] 未来趋势 - 未来市场规模预计每年8,000亿至1万亿,中央财政支持有限,国央企不愿承担地方政府风险,市场趋于稳定,预计2025 - 2026年市场将形成相对稳定值[1][12][15] - 投资者应关注政策预期,而非单纯依赖市场数据,预计每年的9月、10月可能会出现小幅波动[15] 区域差异 - 上海在城市更新方面走在前列,能够快速推进项目的核心原因是整理出了用地指标,并且能够以高价出售给市场,其他城市未必具备同样的动力和条件[10] 项目区别 - 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改造主要区别在于规模和资金来源,老旧小区改造更多依赖政府专项资金,城市更新涉及更大范围,需要通过土地出让和销售来获取资金,但目前土地出让困难,地方政府对启动新的城市更新项目持谨慎态度[11] 政策影响 - 2025年中央城工作会议预计将延续强调已有重点工程的趋势,很难再推出全新的措施,更多是强化既定目标,难以落实更多具体行动[25][26] - 当前城市建设进入小修小补阶段,政策对市场带来新的变化较为困难,即使提出大规模投资口号,实际落地效果可能有限[27] 融资模式 - 城市更新融资新模式面临地方政府资本金短缺和项目回本能力挑战,Reits等市场化运营方式受产权、证监会敏感性及土地年限等因素制约,试点探索困难重重,回本周期至少5年以上[4][32][33][34] 对租赁市场影响 - 改造和保障房入市对租赁市场产生冲击,以广州为例影响明显,保障房以市价七折出租,压制租金,降低投资意愿,如北京2025年约6,000套、上海2,000 - 3,000套、深圳和广州各三四千套保障房入市[19][2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老旧小区改造以基础设施强化和微更新为主,而非完全拆迁,政府积极性取决于土地出让收入,核心区域项目推进较快[4][16] - 城市更新对普通居民二手住宅市场,可能提升D类建筑居住条件,部分地方保障房出租对租赁市场有一定影响但对价格影响不大,多数情况下需居民自行申请并部分自筹资金改造[18] - 大修基金与房屋养老金没有直接关系,大修基金由业委会申请使用,手续繁琐且周期长,政府希望配合其推动自主更新[22] - 原拆原建模式将越来越少见,更多是在现有建筑主体上进行改造升级,只有结构严重问题才考虑全拆除[23] - 地方财政面临隐性债务风险,土地出让收入无保障,专项债券常被挪用发工资,中央财政今年扩表可能性低[28] - 今年新增约1万亿地方专项债,总量达2万亿左右,但只有部分能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每年落实3,000亿到5,000亿已不错[29] - 上海2025年上半年已完成所有货币化安置,北京相对较慢,各地进展取决于地方政府财力及其土地变现能力[31] - 老旧小区电梯安装问题进展不理想,以上海为例,因未充分考虑楼间距、消防安全及业主沟通等因素,实际落地情况远低于预期[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