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地炼行业、原油贸易行业、炼油行业 - 公司:山东地炼企业、河北地炼企业、盛行、信海、鲁青、中石油、中石化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制裁影响 - 美国制裁波及范围扩大,影响面加宽,对中国地炼行业震动较大,促使企业调整采购方向、加强与非制裁原油供应商合作、采用人民币结算等方式降低风险[1][2] - 被制裁企业通过更换主体、加快结算、与政府沟通等措施应对,目前对其他地炼企业实际影响较小,但舆论和市场影响较大[3][5] 2. 原油采购与市场 - 中国地炼企业减少对被制裁国家原油采购,转向中东、沙特、非洲、西非和南美洲等国家,对沙特原油采购有所增加[2][7] - 地炼开工率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与制裁事件关联不大,目前炼厂亏损主要是市场因素导致,长期原油价格下跌对炼厂有益[7][8][9] - 国际油价在50 - 60美元/桶时,炼厂处于盈利状态,高于70 - 80美元/桶或低于30美元/桶时,炼厂效益不佳[10][11] 3. 原材料进口结构 - 中国地炼原材料主要进口来源为中东、非洲、西非和南美,被制裁国家原油受限后,会转向这些地区补充[12] - 马混进口量萎缩且不均衡,受影响但具体波动幅度不明[14] 4. 消费税影响 - 消费税从炼厂出产品阶段征收,对炼厂影响大,导致二次料进口减少,地炼产量波动[15][16][17] - 不同炼厂消费税征收比例不同,国家和各省无明确文件规定[17] 5. 炼厂生产效益与开工率 - 地炼厂目前处于两极分化状态,部分炼厂因生产效益好开工负荷大,部分炼厂因生产亏损加大检修力度[18][19] - 目前炼厂整体处于亏损状态,但亏损逐渐减少,预计原油价格维持在60美元左右,第三、四季度炼厂生产效应将恢复正常[20][22] - 炼厂开工率提升传导到原材料进口需提前3 - 4个月采购原油[23][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美加进口量数据较为隐蔽,马混进口量受影响但具体波动幅度不明[14] - 日照港、天津港等港口一年进口石油胶一千六百万多以上,作为国内产量的补充[19]
对话产业专家:美国制裁波及地炼,产业如何应对
2025-07-16 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