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要涉及的公司 李宁公司[1]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运营状况:2025年二季度全渠道低单位数增长未达内部预期,终端压力加大,3月起折扣增加,6月流水环比走弱,受基数、假期、天气影响;线上线下折扣加深,电商更明显,直营批发渠道受影响,上半年毛利率有挑战,全年持平难;库存健康,6月底全渠道库销比约4个月[2][3][4] 2. 产品销售趋势:功能性产品优于生活类,跑步和健身品类上半年双位数增长,篮球和运动生活品类不佳,篮球流水下跌,上半年流水增长由专业品类驱动,鞋类表现优于服装;核心跑鞋IP超轻、赤兔、飞电整体达预期,飞电和赤兔较好,超轻稍弱,将调整超轻定位并推细分场景防护类稳定跑步产品[2][5] 3. 签约杨瀚森情况及影响:2023年与杨瀚森签长期合约,针对其赛场节点推产品,今年快反形式上市,明年或有更多期货产品,提前准备个人logo,暂无签名鞋计划,未来或考虑;短期内对李宁篮球品类和中国篮球市场生意拉动有限,但有机会通过营销和赛场表现产生协同效应[2][6][7] 4. 奥运营销布局:2025年主要进行奥运相关营销布局,荣耀系列为奥运直接相关产品线,短期内产品矩阵简单,未来推科技加持产品并跨品类辐射;2025下半年米兰冬奥会预热,主线“奥运加科技”;2026年运动大年,预计营销费用投入增加[7] 5. 门店调整情况:童装上半年关店多,下半年开店多,今年净开100家左右,布局以中低层级市场为主;奥莱店约400多家,占线下流水约20%,占比稳定,暂无大规模再开设计划;奥莱门店50%商品为专供款,动销好,另50%为清仓旧货[2][9][10] 6. 电商平台情况:运动品牌对直播带货依赖度低,平衡新旧平台规模和占比;二季度抖音表现不如电商大盘,京东上半年持续增长;二季度电商中单位数增长未达预期,受618影响,上半年未达双位数预期,折扣加深至低单位数水平[11][12] 7. 经销商合作:经销商整体稳定,2023年窜货后加强管理并整合分销商,目前架构和策略无大变化,加重对经销商业绩考核[13] 8. 股东回报:回购由大股东非凡进行,与公司决策无关;公司持续加强股东回报,连续两年提升分红并加派中期股息,分红率提至50%,未来至少保持此水平并有优化空间[14][15] 9. 员工持股及管理层激励:管理层稳定,仅CPO职位空缺;去年通过10年股权激励方案,今年计划授予新激励但未实施[16] 10. 应对国际品牌竞争:国际品牌竞争一直存在,耐克占最大市场份额;本土品牌在运营、科技、设计等方面进步,与国际品牌差距缩小,技术上有核心产品,更了解中国消费者需求且价格有优势,国际品牌回暖或促进行业正向发展[17] 11. 费用率情况:2025年净利润率指引高单位数,营销费用率从去年9.5%升至低双位数,研发和人力费用率可能上升,研发投入每年增0.1 - 0.2个百分点;2025年人力费用小幅度上升,因组建新团队、引进人才、薪酬调整和可能发放股权激励;2026年营销费用不减少,具体费用率走势依收入规划判断[18][19][20] 12. 门店租金及位置优化:租金相对稳定,与甲方谈判优化位置或店面面积,大幅降租难度大;通过位置优化控制租金成本和提升同店销售,如换更好位置或换小面积,目标提高平效[21][22] 13. 门店产品布局策略:根据不同层级市场和门店类型组货调整,高层级市场倾斜杨瀚森系列、跑步核心款等产品,下沉市场铺设通勤、生活类及性价比高产品[23] 14. 不同层级市场消费力及战略:高层级市场消费力不如低层级市场,不急于在高层级市场开新店,维系现有门店质量,优化产品矩阵捕捉品质化及细分需求;下沉市场对性价比款生活类及功能性品类需求强劲,增加相关组货带动增量机会[24] 15. 捕捉消费者兴趣变化举措:在主品牌下孵化细分品类,内部团队关注行业趋势,进入细分领域,如户外领域成立专业团队搭建产品矩阵,羽毛球事业部开拓网球、匹克球市场,新品已上市并进入大规模零售店,发展节奏需平衡[25] 16. 跑步品类情况:增长动能来自现有核心矩阵放量和技术迭代,目前核心矩阵销量大,通过技术优化和营销赞助强化专业跑步市场份额;布局跑步细分市场,涵盖日常竞速训练、马拉松等多领域;占整体业务约30%,未来有增长机会,但会控制发展以平衡风险[26][27][28] 17. 公司展望及规划:2025年维持收入端持平、净利润率高单位数指引,三季度以来终端趋势疲软,竞争激烈,下半年挑战大;未来3 - 5年对奥运周期品牌发展有信心,加大营销和核心品类资源投入,驱动收入加速,实现净利润率双位数至少10%以上[2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2025年新增赞助北半马赛事、签约篮球运动员杨瀚森后的营销布局、签约羽毛球香港运动员、COC装备赞助和营销活动推广等营销费用增加[18] 2. 前几年进行降本增效和组织架构优化,包括岗位冻结招聘和薪酬调整暂停等措施[19] 3. 二季度各线城市同店增长数据与一季度差不多,高线城市生意明显弱于低线城市,不论直营还是批发,低线表现更好[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