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晶圆代工行业 - 公司:陶二(Tower Semiconductor)、卓胜微电子、韦尔股份、Inernet、新易盛、中芯国际、华虹、星星、武汉新芯、合肥晶合、台积电、三星、斯尼克、Texas Instruments(TI)、Skyworks、艾维、昂瑞威、中际、Marvell、博通、思密克、中冀新易盛、英纳斯、GF(GlobalFoundries)、XFAB、STMicroelectronics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陶二情况 - 优势产品:在射频和模拟类产品方面有显著优势,擅长 BCD 工艺,还涉足特殊 MEMS、高端数字摄影摄像的 CIS、硅光类产品等小众赛道 [2] - 产能布局与稼动率:全球有以色列、日本、美国和意大利多个生产基地,国内无实体工厂;各基地稼动率差异大,日本 12 寸合资厂达 85%以上,以色列约 60%-70%,美国加州满产,德州不足 50% [1][4] - 中国客户群体:主要服务射频前道(卓胜微电子、韦尔股份等)和硅光领域(Inernet、新易盛等)客户 [1][5] 2. 行业竞争状况 - 中国市场竞争:竞争激烈,国内厂商如中芯国际等积极提升产能和技术,从 55/65 纳米 CMOS 工艺起步,在中低端市场有竞争力 [7] - 价格战与并购:国内价格战持续,模拟类产品领域成本战激烈,未来半年至一年可能有更多并购 [8] 3. 地缘政治影响 - 推动国产替代:国家意志和大型终端客户要求使本土供应链比例增加,国内大体量公司成二供或三供 [9][10] - 企业合作调整:一些公司打造产业链集合体,合作企业需按指定比例投订单 [10] 4. 市场需求情况 - 手机射频需求:处于观望状态,传统周期性规律仍在,新兴市场难完全替代 [11] - 新兴市场亮点:汽车电子和 AI 驱动光模块有亮点,但未完全替代传统手机射频市场 [8][11] - 下半年需求差异:下半年工业需求略有下降,手机领域百花齐放 [18] 5. 不同产品线竞争态势 - 8 寸 CMOS:斯尼克良品率高、成本优势显著,客户无意转场 [1][14] - 12 寸产品线:竞争激烈,中国大陆厂家面临压力可能降价 [14][16] 6. 应对市场变化策略 - 产能配置调整:晶圆代工厂可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产能配置 [15] - 国外厂商策略:国外大型晶圆厂如 TI、Skyworks 降低毛利率应对中国企业竞争 [17] 7. 硅光模块情况 - 发展现状:2024 年产出量级翻约 5 倍,占营收 15%-20%,客户群体扩大 [20] - 未来预期: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20] 8. 国内硅光技术情况 - 发展现状:积累不足,少数企业能进行简单工艺生产,多处于卖铲子阶段 [24] - 未来前景:未来三五年内或有突破,但短期内难超越外国企业 [24] 9. 国内晶圆代工厂情况 - 硅光芯片进展:中冀新易盛能生产 3.2T 硅光芯片,特定领域产品质量不逊色 [25] - 合作转变:中冀新易盛减少对美系工厂依赖,转向国内及亚洲其他地区 [2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设计公司竞争:设计公司竞争激烈,与晶圆代工厂竞争取决于下游需求 [12] 2. 中际情况:与博通等海外客户体量有差距,发展路线不同,采用多种工艺 [22][23] 3. 国内行业挑战与机遇:面临产能过剩和技术竞争挑战,未来发展方向在特殊小众领域和高端封装技术 [26][27] 4. 地缘政治对国内行业影响:促使国内企业寻找替代方案,加快自身技术积累 [28]
弘则研究 科技前言:晶圆代工行业调研
2025-07-16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