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绿电行业、电力行业 - 公司:龙源动力、新天绿色能源、大唐新能源、节能风电、中广核新能源、中闽能源、福能股份、华能、华润、中国电力、大唐集团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绿电行业投资逻辑 - 投资逻辑侧重政策驱动下市场化交易规则的确定性,关注现金流价值和边际变化,与核电投资逻辑不同,需关注高增装机对需求侧消纳的压力以及上市公司资本开支的合理性[1] 影响绿电行业估值体系的因素 - 结算电价:自2020年以来,存量绿电结算价格呈下降趋势,增量项目面临不确定性,影响自由现金流和项目长期收益率,主要原因是地方保障性收购比例下降、市场化结算比例提升以及煤炭价格下降[1][6][11] - 消纳问题:高装机容量带来消纳压力,限电影响利用小时数,进而影响经营性净现金流及项目收益率,高资本开支加剧该问题[1][6] - 补贴欠款:中央财政支付节奏慢,应收账款增加压制自由现金流表现,导致大部分港股绿电公司估值水平较低[1][6] 积极变化及影响 - 136号文:推动新能源项目全面进入市场交易,改善存量与增量项目的不确定性;稳定整体电价,调节年度资本开支,有望解决存量历史补贴问题;对存量项目承接现行保障性机制,稳定收益水平,对增量项目通过市场化竞价引导合理资本开支[1][2][7][10][12] - 新能源全面入市竞价细则:对存量项目给予一定保护,确保收益率水平;下半年更多省份开展增量项目竞价,预计竞价水平不高,有助于引导年度资本开支[1][9] 行业现状及趋势 - 电力市场:机电比例和电价水平相对较低,市场供需关系宽松致价格下降,进入紧周期时可能提升,中长期市场价格由火电机组定价且有底线[13][16] - 电力交易体系:已形成中长期市场与日前实时现货市场相结合的结构,中长期交易是重要组成部分,各地普遍要求中长期签约比例达80%以上[16] - 绿电脱销收益:中长期交易是主要收益来源,现货市场占比较小,现货价格波动影响有限[17] - 新能源项目表现:当前多数新能源项目通过中长期合同获稳定收益,可在现货市场按边际成本报价,长远看新项目会根据综合收益率要求调整报价[18] - 风电和光伏资本回报率:当前风电资本回收率预计达9% - 10%,优于光伏,光伏资本金内部回报率可能仅为1.8%,中长期需分别考虑两者在不同市场的收益,长期两者综合结算电价将回归投资方回报率要求[19] - 绿证价格:2025年各地对高能耗行业使用绿电要求提高,绿证价格上升,绿电公司可获额外收益[20] - 消纳问题:2025年1 - 5月风光利用小时数较2024年下降1 - 2个百分点,可通过竞价机制和配套产业链投资解决,2025年下半年特高压投产将改善消纳状况[21][22] - 新增装机需求:“十五五”期间每年新增装机需求约200GW,较“十四五”有所下降,装机需求影响新并网项目收益率[23] - 行业资本开支:回归理性,新装机容量下降,影响绿电公司资本开支和自由现金流,可能带来股价反转机会,配套投资可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提高存量项目收益率和现金流状况[23][24] - 补贴政策:补贴政策影响绿电公司估值,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约15%,影响净利润5% - 10%,预计2025 - 2026年收入与支出平衡,未来十年补贴欠款有望自然解决,可能出台专项债或确权贷款等政策加速解决[26][27] 投资建议 - 关注三类标的:纯绿运营商(如龙源电力、新天绿色能源、大唐新能源、节能风电、中广核新能源)、优质海上风电竞争者(如福建省内中闽能源和福能股份)、火绿协同发展的公司(如港股中的华能、华润及中国电力)[28][33][34] - 对龙源和三峡测算显示,应收账款回收可使公司自由现金流转正,净利率提升约10个百分点,坏账减值冲回提供更大弹性,推动整体估值重估[29][30]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中国电力交易体系中,中长期市场上价格虽受火电机组报价下行影响,但有底线不会持续下跌,且广东和江苏因煤价下行,2025年年度和月度电价较2024年明显下降[16] - 风光发电竞争激烈时,现货市场可能出现零价或负价现象,但不显著影响中长期价格,风能发电现货均价通常低于光伏发电竞组报价[17] - 大唐集团对陆上风电、集中式光伏等项目设定7 - 8%的税后资本金内部回报率标准,资本金内部回报率为6%时,光伏项目综合上网电价应在每千瓦时0.23 - 0.24元之间[18] - 配套投资包括特高压、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存量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气电布局、新型储能等措施,2027年存量煤电机组应进行灵活性改造[25]
绿电行业深度:新能源全面入市,三大压制因素释放绿电迎反转
2025-07-21 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