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军贸专题:装备体系视角下我国军贸的出口机会
2025-07-21 22:26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军贸行业、军工行业 - 公司:中航沈飞、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中国军贸发展现状与机遇 - 正处历史级别转换机遇期:以中航沈飞为代表的高端军贸主机厂近期表现优异,显示高端军贸拐点信号,正从低端市场转向高端市场,面向富裕国家出口体系化装备,类似创新药 BD 逻辑,性价比优势显现[1][2] - 打开数倍市场空间与利润增长潜力大:高端军贸价格上涨带来利润增长潜力巨大,如高端产品价格翻倍可能带来 4 - 5 倍利润增长,高端客户支付能力强推动需求和利润增长,中国整体外贸空间预计有四倍左右增长,内贸拉动至少一倍弹性,远期外贸利润率高于内贸[1][3][4] 中国武器装备竞争力 - 单个产品力达世界前二:制空装备方面,歼击机设计能力从仿制到自主研发,是世界仅有的可研制两款隐身战机的国家之一,新一代战机进度领先,雷达技术、导弹系统优势显著;信息化空战和电子战领域,新一代 TR 组件用氮化镓技术,雷达性能接近或超美国,中程空空导弹 PD15 作战性能优异[5] - 防空系统体系化作战优势明显:印巴冲突中,中国防空系统展现体系化作战能力优势,超越印度“万国造”模式,集成作战能力和体系化运转效率强,提升整体防御效能,先进防空导弹后发优势明显[1][6] 高端客户对军贸发展的影响 - 扩大市场与提升效益:高端客户能支付体系化装备,打破原有局限,向富裕国家出口扩大市场空间,提高产品价格和利润率,推动行业发展,需求稳定且支付能力强,缓解内贸需求波动性和价格压力问题,提高整体盈利水平[7][8] 全球防空体系现状与中国优势 - 全球制造能力不足:伊朗和以色列冲突中,防空弹药供应不足且效果不如预期[9] - 中国优势显著:具备完整防空产品谱系,呈赶超美俄趋势,陆军装备是强项,过去五年地面装备出口居世界第一,海军装备造船业接近或超韩国,达世界领先梯队[1][9] 中国军贸发展优势 - 产能优势:“十四五”期间军工产业链大幅扩产,内贸需求波动使产能富余可外供[10] - 产品力优势:印巴冲突展示武器高性价比,打破对产品力的质疑[10] - 政策支持优势:军贸司从科工局转到军贸局,现役装备出口审批机制逐步完善,政策持续向好[10] 军贸需求端影响因素 - 需求国体系建设长期需求:各国从战争中发现现代化战场长期需求,如卫星互联网、无人机、远程火箭弹等引领战争变革[11] - 武器装备冲突脉冲式需求:每次海外武装冲突带来军贸需求上升[11] - 地缘政治下大国背书或政治关系:关系好的国家间更易进行军事装备交易[11] 未来高端化军事装备出口方向与中国潜力 - 出口方向集中领域:主要集中在飞机、防空体系及地面兵装三大类[4][12][13] - 中国潜力领域:地面兵装能跟上国际市场,飞机和防空类市场待打开,歼 10CE 和歼 35 是飞机领域潜在机型,歼 35 未来总需求量或达 120 - 150 架[12][13][14] 不同军事装备市场情况 - 运输机出口:中国过去以运 8、运 9 发展出口型战术运输机,订单国别多但数量少,美国主要出口直升机衍生型号,大型运输机全球需求不大[15] - 雷达系统出口:在亚洲和中东部分国家有出口记录,过去以地面雷达为主,预计将进入换装周期[16] - 防空体系发展:向近程反无人及超远程卫星武器监测两端发展,中国具备完整产品谱系,呈赶超美俄趋势,未来在高端防控领域优势明显[17] - 地面兵装表现:是中国传统强项,军贸市场认可度高,订单景气度高,下游分散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利润率比内贸好,核心逻辑是短期冲突消耗大需补库存,以重装合成旅形式打包出口或受发展中国家欢迎[18][19] 全球军贸格局及潜力 - 中国增长空间大:2020 - 2024 年平均军贸进口实战率中国有四倍增长空间,军贸进口国家军费支出有三倍以上内贸空间,中国军贸占比偏低,与美国及全球平均水平差距大[20] - 供给端竞争与目标: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北约及俄罗斯,俄罗斯可能成反向输出目标[20]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沙特军机进口主要来自美国,中国主要提供无人机,未进入有人机系统市场但有潜力[21] - 阿联酋进口军机类型多,战斗机采购量少,未来列装战斗机潜力大[23] - 泰国和缅甸是中国传统客户,2024 年印尼和马来西亚军费增长迅速,有军事发展潜力[23] - 印尼新总统对中国示好,目前主要从欧美进口军用飞机,中国参与少[24] - 巴基斯坦是中国重要军事合作伙伴[25] - 北非阿尔及利亚和埃及军事装备需求旺盛,阿尔及利亚 2023 年军费 182 亿美元,战斗机主要采购俄罗斯产品,运输机从美国采购,对中国产品引进少[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