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楼市:对制度和历史的一些解析
2025-07-22 22:36
Q&A 摘要 香港住房自有率偏低,仅约 50%,远低于海外 60%-65%的水平,主要 受限于公营房屋向私人住房转换的长期抑制,导致居民难以通过"住房 阶梯"体系实现自有住房。 香港政府曾试图构建公共住房、居屋和私人住宅的"住房阶梯"体系, 但该体系在过去 20 年中基本失效,公营与私人住房之间流转不畅,公 屋申请拥挤且轮候时间长。 香港人均居住面积小,仅 15.6 平方米,居住质量问题突出,高楼龄和 城市更新效率低下加剧了居住环境的恶化,二手房市场低迷,每百人每 年交易套数仅 0.6,远低于健康经济体水平。 2003 年后,香港政府为应对财政压力,停止居屋计划并收紧土地供给, 实施勾地制度导致土地供应短缺,推高房价,此后虽恢复定期拍卖,但 供给效率仍较低。 香港政府不愿提升公共住房住户的住房自由率,以保护私人住房市场定 价,且金融体系以管理风险为主,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公屋与私屋住户 之间差距难以逆转。 香港楼市:对制度和历史的一些解析 20250722 香港住房结构中,大约 55%的住房是私人永久性居住单位(类似中国商品房), 45%是公营住房(公共住房)。公营住房分为两类:公屋(廉租房)和居屋 (资助购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