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银行、保险、港交所 - 公司:杭州银行、常熟银行、建行、工行、中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招行、兴业银行、交行、沪农商行、苏州银行、民生银行、新华保险、太保、国寿、人保集团、中国财险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银行板块 - 表现:今年以来港股银行板块表现强劲涨幅显著,自 2024 年以来 A 股和 H 股银行分别上涨 80.4%和 68.4% ,今年 H 股和 A 股银行涨幅分别为 30.2%和 17.9% ,但近期受资金获利止盈和热点切换影响出现震荡 [3]。 - 中期业绩:预计二季度业绩稳定,盈利增速接近零;杭州、常熟银行上半年营收环比改善,盈利稳定,营收增速环比提升 1.7 和 0.1 个百分点,盈利增速分别为 16.7%和 13.5% ,得益于扩表、息差收窄压力缓解及非息收入韧性 [1][4][5]。 - 利息收入:6 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 7.1% ,杭州、常熟银行二季度末贷款增速回落;资产端定价无拐点但息差降幅收敛,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年末有望带来 10 - 20BP 息差降幅支撑净利息收入 [6]。 - 非息收入:二季度预计环比改善,资本市场景气度回升和低基数效应使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有望转暖,债券市场震荡于较低水平也有利,6 月临近季末未见明显卖债动作提供潜在调节基础 [7]。 - 资产质量及信用成本:杭州、常熟银行二季度末不良率持平,对公贷款不良生成低位,零售资产质量压力可控,预计二季度信用成本稳定,部分银行有利润反补空间 [1][8]。 - A股上市银行二季度业绩:中报营收增速环比小幅改善至 - 1%附近,盈利增速稳定,深耕优质区域城商行有望表现更好 [1][9]。 - 投资价值:银行股绝对股息优势边际弱化,截至 7 月 22 日 A 股上市银行平均股息率约 3.9% ,AH 同步上市 H 股银行平均股息率约 4.7% ,建行、工行和中行等 H 股大行维持 5%以上,建议关注建行、中行、工行及光大、中信等 [2][10][11]。 - 潜在催化因素或风险:高股息逻辑持续需宏观经济宽信用有数据反应,支撑投资逻辑向 ROE 改善演进;需提防资金局部止盈、向热门板块切换及高股息行业内部转换 [12]。 保险板块 - 行情表现:2025 年经历两轮上涨,截至昨日 A 股保险指数累计上涨 6.7% 跑赢沪深 300 指数两个点,香港保险指数累计上涨 30.6% 跑赢恒指 5.3 个点,港股表现优于 A 股,新华保险涨幅最大 [22]。 - 基本面及展望:负债端新单表现分化,受预定利率切换等影响,代理人渠道新单承压,银保渠道表现不错,预计负债结构有望改善;资产端标准化债券、权益资产占比提升,非标资产占比压降,会计准则切换使净利润对资本市场波动敏感性提升,预计中报业绩正增长 [23][24]。 - 后续投资逻辑:以资产端为主,中长期资金入市和权益市场回升提振投资端,高股息策略支撑净投资收益,未来演绎贝塔行情 [25]。 - 推荐标的:短期推荐新华港股、博寿港股、人保集团港股,长期推荐中国财险 [27]。 港交所 - 近期表现:日均成交额同比翻倍,南向资金占比接近五成,估值高于历史均值,截至昨日累计上涨近 50% ,跑赢恒生指数约 24 个百分点,跑赢恒生科技指数约 23 个百分点 [30][31]。 - 基本面及展望:收入分交易交收费用、投资收益和上市费三部分;交易交收费用预计维持双位数增长,投资收益预计稳健,上市费方面今年上半年新上市公司数量和募集资金大增,预计全年募集资金约 2200 多亿港币 [32]。 - 未来估值展望:南下资金和外资推动港股活跃度提升,IPO 持续回暖,目前 PE 估值相对安全,短期有 20%左右上涨空间,中长期空间大 [3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资金配置:险资及新增资金选择银行作为底仓;二季度公募基金显著增持银行板块,被动指数持仓增加 520 亿,主动权益部分重仓增加 70 亿;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银行 [14][16][18]。 - 新增资金对 A 股影响:2025 年监管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保险提出量化指标,四家上市央国企可能新增股票投资约 3000 亿,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规模达 2220 亿 [29]。 - 人寿减持:人寿减持杭州银行是 Pre IPO 锁定期过后减持,不代表国内险资整体投资策略变化 [20]。
港股保险、银行和港交所情况更新
2025-07-23 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