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 新能源汽车、在线食品配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煤炭、太阳能、航空运输、钢铁、化工、炼油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政策信号增强 - 中国反内卷运动受投资者关注,虽当前挑战与 2015 - 18 年不同,但政策信号增强 [2] - 7 月 1 日中央财经委会议后,多数行业监管机构和行业自律协会举行咨询会议并提出监管过度竞争的建议 [3] - 近期各部门采取系列行动,如国务院强调调控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在线食品配送平台等 [9] 言辞多于改革 - 反内卷需深入结构改革,纠正地方激励机制、改革税收制度和向消费再平衡,当前措施多局限于供给侧整合,未解决根本激励问题 [4][11] - 市场信号应在资源配置和竞争调节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央政府希望以更市场化方式进行供给整合 [10] - 改革信号不明确,缺乏干部评价、税收制度和社会福利改革的时间表 [11] 历史警示改革非一蹴而就 - 不同症状:当前通缩更顽固,GDP 平减指数自 2023 年二季度以来连续九个季度为负,PPI 通缩构成不同 [13] - 不同疗法:2015 - 18 年可通过自上而下指令解决,如今过剩产能多在新领域且 50 - 90% 由私营部门拥有,行政指令空间小,可采取政府引导的市场并购、淘汰旧产能、引入新商业模式等方式 [14] - 不同通胀驱动因素:2015 - 18 年住房和外部需求是主要驱动因素,此次债务、人口和地缘政治因素限制需求复苏 [20] 改革进展预期 - 短期内,上游国企集中度高且有成功整合经验的行业可能有适度整合行动,但调整需求和紧迫性较低 [19] - 新产能过剩行业从高层指导到部门实施计划可能有 3 个月以上的滞后,此次实施可能更慢更温和 [21] - 即将到来的十五五规划可能为持久反内卷成功所需的结构改革提供更多清晰信息 [22] 展望:渐进式改革 - 预计新的周期性刺激有限,政策将维持反内卷基调,雅鲁藏布江水电站项目是规划内投资,不代表新一轮重大刺激 [23] - 预计未来政策将重申现有政策空间的执行和微调,不太可能采取更激进行动 [23] - 不同政策组合会带来不同结果,最优组合是积极的需求再平衡和加快结构改革,最不可取的是运动式指令且需求支持不足 [2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全国生育率补贴低于预期,每年 3600 元,此前预期为 8000 - 10000 元 [11] - 2025 年钢铁产量削减相对温和,减少 2 - 3%,产能淘汰适度 [24] - 化学品和炼油行业,关闭或升级旧产能空间有限,遏制未来扩张很关键 [14][24]
中国观察-中国的 “反内卷” 行动能否奏效?-China Musings-Can China’s Anti-Involution Drive Deliver
2025-07-24 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