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系列研究框架培训 - 创新药行业框架
2025-07-25 08:5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创新药行业 - 公司:恒瑞、翰森、中国生物制药、石药、三生制药、百济神州、贝达药业、艾力斯、信达、康方、科伦博泰、百利天恒、石药、芙蓉翰林、迪哲、易方、泽锦、华东医药、特宝生物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创新药板块涨跌逻辑变化:2020 - 2022 年依赖政策托底和海外数据映射效应;2023 - 2024 年市场对国内创新药数据预判增强,ASCO 会议缺超预期点时股价回调;2025 年形成基于基本面出海和海外估值的独立逻辑,未来两三年更多产品进关键三期临床,成功概率提高带动估值上升[4] 2. 宏观因素影响:高利率周期限制创新药行业估值,低利率周期表现较好;中国政策支持提供发展环境,海外市场是打开增长空间关键,未来全球降息和中国利好政策将提升估值空间[1][5][6] 3. 创新公司分类及特点:Big Pharma/仿创结合型公司有稳定收入和利润,风险低;Biopharma 和 Biotech 型公司专注创新研发,初期亏损,后期成功概率显著提高,但早期风险大[7] 4. 国内纺织药行业变化及影响:2019 年起集采政策使高毛利非创新产品企业转型,恒瑞、翰森等公司在创新领域成果显著,估值提升,如三生制药市值从 100 多亿升至 500 多亿[7][8] 5. 大型制药和仿创企业估值提升因素:挖掘有出海潜力创新产品和业绩反转,创新产品进入数据验证和 BD 兑现期、海外临床试验成功和上市销售会带来估值提升[9] 6. Biotech 和 Biopharma 公司发展:通过 ADC、小核酸等平台效应实现延展性,新产品进入数据验证周期股价弹性大,创新药出现好数据是涨势起点[2][10] 7. 创新药物关键阶段及估值影响:经历初步数据验证、达成 BD、海外推进三期临床、海外获批上市、销售超预期五个阶段,各阶段提升公司估值,如百济神州泽布替尼销售超预期[10] 8. 药物研发临床阶段重点:1A 期验证安全性,1B/2 期评估疗效,3 期大规模人群试验[3][12] 9. 创新药投资要点:关注“差异化创新”和“真创新”,选择新兴医药公司综合考虑产品能力、推进速度、竞争格局及国际合作能力[3] 10. 中国医药行业地位及优势:在全球创新中地位提升,工程化改造和新技术领域进展显著,研发效率高、成本低,能早获早期临床数据吸引跨国公司[23][24] 11. 创新赛道技术方向:未来肿瘤治疗关注双抗体和 ADC,自身免疫病赛道值得关注,中国在 ADC 和双抗体领域项目占比有优势[25] 12. 商业化关键因素:产品疗效、安全性、给药方式等差异化因素及学术能力影响市场份额,有差异化产品或强大学术能力公司将脱颖而出[27] 13. 传统制药企业转型:从并购和授权许可转向自主创新,关注有出海潜力公司[29] 14. Biotech 公司发展模式:不一定成长为 Biopharma 或 Big Pharma,可与大公司合作专注研发,打开市场空间[30] 15. 中国创效公司盈利情况:盈利情况改善,单品种产品能实现理想利润水平,商业模式成熟,盈利后利润非线性增长[31] 16. BD 交易评估企业估值:通过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评估,确保海外部分估值为交易对价 1 - 2 倍 PS[32][33] 17. 评估早期产品海外价值:按交易对价一倍计算大致估值,后续估值随概率提升持续抬升,如百利天恒和科伦博泰[35][36] 18. 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历程:2000 - 2014 年初步发展,投资环境混乱;2015 年后药审改革推动发展;2022 年进入爆发周期,百济、传奇等公司成果显著[37] 19. 中国医药行业 BD 数据:2025 年上半年增长迅速,首付超 40 亿美元,里程碑支付超 500 亿美元,明年增速难延续,但后期产品确定性增强带来机会[3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肿瘤治疗指标解读:OR 评估早期肿瘤治疗效果,DCR 对肝癌等疾病重要;OS 是评估抗癌疗法金标准,PFS 作替代终点更常用[16][17] 2. 评估药物治疗效果:用 PFS 和 OS 数据推算药物年消耗费用,优先考虑两指标且越长疗效越好,不同实验有偏差,用 HR 评估更公平,解读需结合疾病特征[18] 3. 细胞基因治疗领域: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在该领域积极探索并取得进展,呼吸科等特色科室有新产品[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