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涉及的行业 新能源汽车、外卖、有色金属、石化、建筑材料、煤炭、钢铁、化学品、炼油、民航、光伏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政策信号增强但改革信号平淡:市场持续关注“反内卷”并类比供给侧改革1.0,近期各行业监管机构和自律协会有相关动作,但干部评价、税收制度改革和社会福利改革等结构性改革无时间表,反内卷措施多局限于供给侧整合,再平衡力度不足,如全国生育补贴低于预期[2][10] - 反内卷不会一蹴而就:当前通缩更根深蒂固,自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GDP平减指数连续九个季度为负(平均为 -0.8%),PPI通缩构成不同,超过70%由非大宗商品推动;过剩产能多在新兴行业,50 - 90%产能由私营部门拥有,行政去产能空间小;与2015 - 18年相比,当前需更市场化方式进行供给侧整合,进展更曲折[11] - 短期部分行业或有温和举措:未来几个月,国企集中度高且有2015 - 18年供给侧改革经验的上游行业可能适度整合,但调整必要性和紧迫性低;下游行业下达正式执行方案可能有3个月左右时滞;“十五五”规划可能明确反内卷所需的结构性改革[17][20] - 反内卷节奏渐进曲折:决策层避免激进执行的负面影响;产能过剩和解决方案更复杂;需求增长前景不明朗;结构性改革受路径依赖制约;最优政策组合是积极的需求再平衡措施和快速的结构性改革,否则运动式清退产能且需求支持不足可能导致经济陷入更深通缩[22][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近期具体反内卷行动:7月16日国务院强调规范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7月1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主要外卖平台;上周末工信部表示在10个重点行业实施供给侧改革;7月22日国家能源局要求前八大产煤省份减少过度生产[7] - 不同行业情况:多晶硅行业市场预期大型企业成立收购基金整合产能,但执行有不确定性;化学品和石油冶炼行业关闭或升级老旧产能有一定空间,遏制新增投资对化工企业至关重要;Umetrip推出“民航官方直销平台”可能遏制OTA过度竞争;煤炭生产调整主要降低产能利用率;钢铁减产相对温和,逐步淘汰旧产能[12][18][19] - 政策路径和再通胀路径:有四种潜在政策路径和再通胀路径,实施模式决定副作用大小和结果持久性,需求政策决定供给侧整合副作用能否控制及再通胀可持续性和节奏[21]
中国思考-反内卷,药引与根治
2025-07-28 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