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信-A股策略专题—如何挖掘中国周期行业里的好生意?
2025-07-29 10:10

行业与公司分析总结 行业与公司概述 - 报告聚焦中国周期行业投资机会,提出自上而下选股标准[1] - 重点分析A+H股89个周期性细分行业及龙头公司[2] - 核心研究对象包括有色、煤炭、化工、钢铁等传统周期行业及新能源相关制造业[3]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周期规律 1. 周期性源于供需久期错配:需求爆发→供给扩张→产能过剩→出清循环[2] 2. 中国产业景气82%始于需求变化,57%终于供给扩张[2] 3. 供给是景气持续的充分条件,扩产难度/集中度决定供给弹性[2][4] 投资逻辑转变 1. 中国市场正从成长向周期过渡,2020-24年周期+制造业公司占涨幅300%+企业市值的57%(2010-14年仅19%)[3] 2. 利润率取代营收增速成为核心驱动因子,2020-24年样本公司净利率增长1.4倍(2010-19年仅0.6倍)[3] 3. 企业多元化经营减少,A股平均经营行业数从2017年1.55降至2023年1.45[13] 选股标准 1. 政策限制供给:如电解铝(4500万吨产能天花板)、氟制冷剂(配额制)[46] 2. 产能扩张慢:磷化工扩产周期12个月+,钾肥24个月+[46] 3. 竞争格局好:聚氨酯CR3达75%,面板CR3超60%[46] 估值方法 1. 市销率(PS)是最佳周期股估值指标,反映利润率与市盈率复合关系[4][52] 2. 供给受限行业PS底部区间更窄(如钨业PS分位数100%时见底)[56] 3. 左侧配置优势明显:景气周期平均涨幅329%,启动前平均跌幅仅13%[52] 重要数据与案例 关键数据 - 锂电产业链案例:2020-22年碳酸锂价格涨14倍,赣锋锂业毛利率从20.4%升至68.4%[28] - 电解铝案例:2024年铝价从1.8万/吨涨至2.1万/吨,中国宏桥股价翻倍[50] - 组合回测:2018-2025年PS策略组合累计收益391%,跑赢等权组合(143%)和沪深300(2%)[64] 被忽视要点 1. 需求拆分的反直觉性:电解铝实际地产关联需求仅占总量53%(800/1500万吨)[49] 2. 政策组合效应:2015年供给侧改革+棚改货币化共同驱动周期品复苏[39] 3. 全球比较:日本/台湾弱周期阶段利润率波动率达25%,高于营收波动15%[21] 风险提示 1. 宏观政策不及预期[4] 2. 地缘冲突升级[4] 3. 房地产去库存缓慢[64] ``` (注:由于文档内容存在大量重复,引用序号已按最核心出处标注,部分观点在多个文档中交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