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rane pany(CR)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Crane panyCrane pany(US:CR)2025-07-29 23:0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二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为1.49美元,主要由6.5%的核心销售增长驱动[4] - 核心订单增长近20%,主要由航空航天和电子业务推动[4] - 公司上调全年调整后收益预期至5.5-5.8美元区间,此前为5.3-5.6美元[7] - 第二季度销售额增长6.5%,主要来自航空航天和电子业务的持续强劲表现[20] - 调整后营业利润增长15%,得益于强劲的净价格和生产率[20] - 核心外汇中性订单同比增长19%,主要由航空航天和电子业务推动[2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航空航天与电子业务 - 销售额达2.58亿美元,增长12%,几乎全部为有机增长[23] - 创纪录的积压订单超过10亿美元,同比增长29%,环比增长9%[24] - 总售后市场销售额增长18%,其中商业售后增长9%,军用售后增长37%[24] - OEM销售额增长9%,商业和军用均增长9%[24] - 调整后部门利润率26.3%,创历史新高,较去年23.8%提升250个基点[24] - 预计2025年核心销售增长为高个位数至低双位数[13] 工艺流体技术业务 - 第二季度销售额3.19亿美元,增长7%[25] - 核心销售增长3%,Cryoworks和Tecnifab收购带来3%的收益[25] - 核心外汇中性积压订单同比下降4%,但核心外汇中性订单增长4%[25] - 调整后营业利润率20.7%,扩大20个基点[25] - 核心运营杠杆率为35%,处于30-35%目标区间的高端[25] - 预计2025年核心增长将处于低至中个位数区间的低端[18]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 - 宣布收购Baker Hughes的精密传感器和仪器业务(PSI),执行增加专有和差异化技术的战略[5] - PSI业务包括三个全球领先的传感器技术品牌:Druck、Panametrics和Reuter Stokes[8] - Druck品牌(约1.5亿美元收入)将纳入航空航天和电子部门[9] - Panametrics业务(约1.5亿美元收入)将作为独立实体纳入工艺流体技术部门[10] - Reuter Stokes(约9000万美元收入)将使现有核业务规模翻倍[10] - 预计PSI收购将于1月1日完成,整合计划进展顺利[11] - 公司资产负债表强劲,有能力和容量进行更多并购活动[6] - 并购渠道丰富,包括航空航天和电子以及工艺流体技术领域的机会,交易规模从低于1亿美元到10亿美元不等[12] 行业竞争和市场环境 - 航空航天和国防市场需求环境非常强劲[13] - 商业方面,波音继续增加产量,售后市场活动保持高位[13] - 国防方面,采购支出稳固,鉴于全球不确定性增加,继续关注加强更广泛的国防工业基础[13] - 工艺流体技术终端市场尚未出现明显拐点[16] - 低温业务积压订单创历史新高,受太空发射等领域强劲需求推动[17] - 化学领域继续赢得关键项目,尽管许多化学客户宣布减少资本支出[17] 管理层评论 - 尽管宏观背景不确定,但积压订单和强劲执行使公司有信心提高全年收益预期[7] - 航空航天和电子业务有望在未来十年超越市场表现[16] - 工艺流体技术业务尽管市场波动,仍保持良好定位以超越周期增长[16] - 关税影响预计全年毛成本增加约3000万美元,低于上季度估计的6000万美元[23] - 公司预计通过价格和生产率抵消关税影响[23] 问答环节总结 航空航天与电子业务积压订单 - 积压订单增长广泛,涉及商业和军用领域[32] - 空中防御领域特别强劲,订单主要针对2026和2027年[33] - C4ISR通信平台和C929、C919项目也有显著订单流入[34] 利润率展望 - 预计下半年利润率下降,主要因商业OEM和售后市场组合变化[36] - 全年运营杠杆率仍预计在35-40%之间[38] PSI收购相关问题 - PSI业务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对公司财务状况产生增值影响[8] - 收购将增强公司在核能、测试测量等领域的地位[10] - 预计通过运营模式改进而非传统协同效应来提升价值[66][68] 工艺流体技术业务 - 订单季度表现符合预期,市场整体稳定但有些领域疲软[46] - 化学市场疲软,项目推迟,欧洲尤其明显[47] - 低温、生物制药和废水处理等领域表现强劲[48] 关税和定价 - 定价行动按计划执行,预计全年完全抵消关税影响[69] - 铜价影响不到100万美元,主要在工艺流体技术业务[71] 其他问题 - 新税法预计对自由现金流有适度改善,但不超过5%[57] - 核能业务在现有核电站、重启和新小型模块堆方面都有机会[108][109] - 太空发射平台需求显著增长,从2012年2次发射增至2022年60次,今年预计超过160次[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