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与公司关键要点总结 1 AI产业链机构持仓动态 - 行业:AI基础设施、AI赋能、AI应用 - 核心观点: - 2Q25国内基金和北向资金分别增持AI基础设施股2.4ppts和0.7ppts,但减持AI赋能和AI应用股[2][11] - 国内基金偏好光模块供应商(如Innolight增持13.1亿人民币、天孚通信增持2.2亿人民币),北向资金增持半导体股(如北方华创3.0亿人民币、中芯国际2.3亿人民币)[12] - AI基础设施看好逻辑: 1. 云服务商资本开支周期上行(H20 AI芯片恢复供应) 2. A股68%公司年报提及AI 3. 2025年AI产业链净利润增速加速(基础设施+150%、赋能+50%、应用+30%)[13][23] 2 北向与国内基金分歧 - 行业:保险、有色金属、电气设备、银行、医疗 - 核心观点: - 国内基金增持保险股(中国平安+2.7亿人民币、中国太保+1.4亿人民币),北向资金偏好有色金属(紫金矿业+4.0亿人民币)和电气设备(宁德时代+10.3亿人民币)[26] - 银行股:国内基金偏好低估值(如浦发银行PB 0.6x),北向资金偏好现金流稳定的大行(如中国银行)[3][27] - 医疗股:国内基金增持百济神州(+0.9亿人民币),北向资金增持恒瑞医药(+7.3亿人民币)和药明康德(+3.5亿人民币)[27] 3 共识领域与消费担忧 - 行业:通信服务、银行、非银金融 vs 食品饮料、家电、汽车 - 核心观点: - 国内和北向资金共同增持通信服务(AI基础设施)、银行和非银金融(高股息、低估值)[4][34] - 减持食品饮料(-2.2ppts)、家电(-1.0ppts)、汽车(-1.5ppts),反映对消费复苏的担忧[28][34] 4 港股配置与南向资金 - 行业:创新药、高股息金融、互联网 - 核心观点: - 2Q25国内主动股票基金港股持仓占比从13.4%升至14.5%,净买入214亿人民币[5][41] - 南向资金6月以来净流入1465亿港元,金融(+729亿港元)和医疗(+363亿人民币)最受青睐[5][43] - 重点增持个股: - 创新药:信达生物(+5.0亿人民币)、三生制药(+4.9亿人民币) - 金融:建设银行(+293亿港元)、招商银行(+177亿港元) - 互联网:美团-W(+399亿人民币)、阿里-W(+330亿人民币)[46] 5 指数基金发展与定价权 - 行业:宽基指数、成长风格指数 - 核心观点: - 中国股票ETF规模超3.3万亿人民币,年初至今新发行规模同比+210%[51] - 新发指数基金偏好成长风格(如科创50占比27%),传统宽基(如沪深300)占比降至28.6%[52][56] - 主动基金可能被迫跟随指数配置,当前低配行业(银行-10.6ppts、非银金融-9.3ppts)或受益[6][53] 6 主动基金低配行业与个股 - 行业:银行、非银金融、公用事业、食品饮料 - 核心观点: - 相对沪深300权重,主动基金最大低配行业:银行(-10.6ppts)、非银金融(-9.3ppts)[7][62] - 低配个股:中国平安、兴业银行、东方财富、中信证券[7][67] 其他关键数据 - 北向资金:2Q25净流入A股265亿人民币,偏好沪市(+549亿人民币 vs 深市-284亿人民币)[39] - 主动基金仓位:股票持仓比例从85.4%升至86.0%,但规模缩水1.2%至3.43万亿人民币[36] 潜在风险与机会 - 机会:AI基础设施、低估值金融、指数基金增持的低配行业 - 风险:消费复苏不及预期(食品饮料/家电减持)、主动基金与指数配置偏离[34][62]
中国股票策略:关于 2025 年第二季度基金持仓的常见问题-China Equity Strategy FAQs on 2Q25 fund positions
2025-07-30 10:32